汉语现代化先驱——卢戆章
汉语现代化先驱——卢戆章

 

纪念外曾祖父,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 —— 卢戆章

杨世廉 撰文

漫步行走在“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西部的鸡山之麓,美华海滨浴场附近的环岛路上,洁白的浪花轻吻着金色的沙滩,海风习习,阳光灿灿,远处天水一色,岛内群鹭低旋,好一派静谧幽雅的旖旎风光,直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道旁芳草如茵,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四周涛声如诉,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细说着历史的古往今来。

近旁,有一尊新建的半身铜雕像矗立眼前。像高2.4米(其中底座高1.3米),神情凝重,目光深沉,仿佛蕴含着万千思绪,欲与慕名而来的旅游参观者们娓娓道来。底座正面上,记载着如下文字:“卢戆章,厦门同安人,居住鼓浪屿,语言学家,1892年在厦门首创切音新字,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并在推广京音统一语言,推行白话口语,使用简体汉字,提倡新式标点,实行横排横写等方面,贡献卓著,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下方则是以上内容的英译文。

【厦门鼓浪屿鸡山脚下卢戆章先生铜雕像】

原来此处是中国杰出语言学家,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戆章先生的墓园。整个墓园景区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为纪念卢戆章为中国语文现代化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以此开发富有鼓浪屿文化内涵特色的旅游景点,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卢戆章诞辰150周年之际,委托福建工艺美术学院的青年雕塑家佘国富为卢戆章先生塑造了这尊半身铜像,并全面规划扩建整个园区。

塑像旁边,一条铺设不久的花岗岩便道,大约500多米长,绵延而上,引向鸡山。这条便道十分独特,格外引人瞩目。举足其间,人们发现整条石板路面镌缀了许多汉语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每隔三五步就跃然足下,构成一道浓郁的人文韵味景观。附近岛民投趣地称之为“拼音道”。小径的尽头,一方碑石树立在道旁,这是厦门市政府的文物保护标志,正面刻着:“卢戇章墓 一九九八年六月由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背面记载了卢戇章的生平简介。

【厦门市政府的文物保护碑志】

碑记稍后偏左处,有一座旧墓,虽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但至今完好。墓碑一米多高。顶部,鲜红的横幅大字赫然在目,铭刻着墓主人生前的伟绩——“发明中华新字始祖”。碑石正中竖书着:“卢公戆章佳域”。据传,那条石径的路基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了,当年卢戆章常顺着它早出晚归,有意无意间于身后撒下了这一路丰硕的文化种子……

【卢戇章墓】

今年12月28日,是我外曾祖父卢戆章逝世80周年纪念日。今年又恰逢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正式颁布实施50周年。历史的双线轨迹在此交汇巧合。凭吊这位文化大师兼本族先祖,令我不由肃然起敬,仰为观止。

周恩来总理(1898 - 1976)在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发表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的汉字拼音改革就是从1892年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开始的,对他在现代汉语领域的杰出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卢戆章(1854 - 1928年),原名担,字雪樵,1854年(清咸丰4年)12月18日出生于福建厦门同安县古庄村。据外祖母卢天德(卢戆章的长女)介绍,外曾祖父自幼聪敏,9岁读书,18岁应试,县考名列前茅,府试却意外落榜,从此不入科场。当时,“西风东渐”,洋学兴起,他加入基督教,跟随传教士王奇赏研学圣经,同时兼学西方科学知识。

【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文字之父——卢戇章】

1875年(清光绪元年),时年21岁,他南渡新加坡半工半读,专攻英文,成绩优异。1878年回厦门后,定居鼓浪屿日光岩下的内厝澳。适逢英国新任驻厦门领事馆代理领事赫伯特·瞿理思(Herbert Giles, 1845 - 1935)正着手编纂《华英字典》(A Chinese - English Dictionary)。经英国传教士约翰·麦高温(John MacGowan, ? - 1922)【注1】举荐,他受聘协助编译。该辞书于1892年由英国Kelly and Welsh公司出版。【注2】

由于他兼通双语,堪称饱学之才,中外人士都奉以为师。教学期间,他潜心研究汉字拼音,因“感欧美各国皆拼音成文,便恍然发改造汉字之宏愿”,“闲隙之时,欲自著华英十五音,然恐漳泉刻本之十五音字母不全,于是苦心考究,至悟其源源本本……忽一日,偶触心机,字母与韵脚(即十五音)两字合切即成音。自此之后,尽弃外务,朝夕于斯,昼夜于斯,十多年于兹矣,无非考究作字之法。”有人揶揄他说:“子真撼树之蚍蜉,汉字神圣,一点一画无非地义天经,岂后儒所能增减?”可他毫不动摇,仍“置一切于不闻不问,朝斯夕斯,几废寝食” 。经十余载的苦心孤诣,终于1892年写成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当年他38岁。书中拟订了“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书成后,他亲自手抄刻板,在厦门五崎顶倍文斋自费刊印出版。该书以闽南语音为基础,创制中国拼音文字的首个方案——中国第一快切音字母,共55个字母。封面上自画了一个八卦鼎,书名就题写在八卦鼎上。关于封面设计的寓意,卢戆章曾说,他的切音字乃教人识字的“卢医仙丹”。封面两侧还题上一幅对联:“一目了然,男可晓,女可晓,智否贤愚均可晓;十年辛苦,朝于斯,夕于斯,阴晴寒暑悉于斯。”充分体现作者的良苦用心。

 

【原版《一目了然初阶》封面】

该书的出版正式拉开了现代汉字改革的序幕。这一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汉字改革运动的启始。早期的汉字改革运动也因其“切音新字”而被称为“切音字运动”。随后,他便在鼓浪屿乌埭角和厦门六十四崎脚开班教学。为了鼓励大家习识,他特意为通过考试者设奖颁赏。“切音新字”在闽南一带风靡一时,传布甚广,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前来参与学习,众口皆碑谓之简便易学。实践证明,学习这种切音字,只需半年时间就能书写成文。(引自卢天德《中华首创音字之元祖卢戆章先生》)

当时,正值外侮内患,国难当头。卢戆章注意到我国4亿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书面语与口语严重脱离,平民百姓读书识字困难重重。他说:“亿兆妇女,以及农夫贫寒之辈,皆屏于教育之外。此国所由贫弱,而外人所由鱼肉也。倘以切音字翻译官话,上截汉字,下截切音,由切音以识汉文,则各色人等,不但能读切音,兼能无师自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弱,人民何致鱼肉?”为此撰写出中国拼音文字的第一部著作《一目了然初阶》。

1893年(清光绪19年),他又在厦门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的节本《新字初阶》,以利推广教学。

1895年(清光绪21年),他在《万国公报》上撰文专门论述“切音新字”,率先提出汉字拼音化的独创主张。

1898年(清光绪24年),维新运动开始,维新派颁令“除旧布新”,鼓励广开言路,奖励新著作、新发明。此时,卢戆章的切音字得到清工部虞衡司福建安溪人林辂存的赏识,便以“字学繁难,请用切音,以便学问”为由,呈都察院代奏皇帝,请求将卢戆章字学新书颁行天下。不久,光绪皇帝(1871 - 1908)谕旨:“都察院奏林辂存呈称字学繁难,请用切音,据情代奏等因,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取卢戆章等所著之书,详加考验具奏。钦此。”卢戆章随即遵旨呈缴切音字书。遗憾的是,衙门还未及考验,戊戌变法夭折,此事随之被打入冷宫。

这期间,日本的台湾总督慕名邀请卢戆章去台湾主持总督府学务课。考虑到可借此机会推行他的切音字,卢戆章于1899年赴台湾任职,同时兼对日本文字加以深入研究。在教学之余,他受日本假名的启发,设计了第二套汉字拼音方案。又依据“京音官话”(即普通话),扩充增添了字母拼音通话,使之覆盖全国通用的国音,著成出版《中国切音字母》一书。新方案共设置声母25个,韵母102个,以京音切音字为主。3年后,他感到继续留在台湾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便辞职重归厦门。

【原版《中国切音字母》封面】

1905年(清光绪31年),卢戆章特地万里迢迢从厦门跋涉至北京,将经过全新修订的《中国切音字母》专程送审,请求推行。但学部与外务部相互推透,让卢戆章足足等了一年。次年,卢戆章再度具禀,他恳切写道:“计自去年迄今,已寒往暑来,尚未蒙调考代奏。戆章虽草茅下士,然平生大愿,则以四五百兆同胞皆能读书爱国,大进文明为怀。所以竭尽二十八载心血,始成《中国切音字母》一书。幸逢圣上采及刍荛,况又科举废,学堂兴,文明大启。是以戆章于万难中拮据资斧,不掸君门万里,自福建跋涉到此。乃延搁时日,守候无期,旅资告竭,寒士无颜。计惟催恳大部,俯鉴万难守候之苦情,速赐移咨学部考验批示。是非一言,无不祗遵,以便行止。”最后,仍被搪塞驳回。

经此打击,卢戆章深感官僚腐败,朝廷自是病入膏肓,再盼其核准已属奢望,便黯然离京。1906年于返厦途中,路经上海,将《中国切音字母》内容再次修订,以《北京切音教科书》为名,分两册,交与上海点石斋出版发行。另又出版了《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一书,内容包括《中国切音字母》(即总字母表)以及《制字略解列表》,并制定了官话、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广东等6种切音字方案。此后,卢戆章改变策略,身体力行,辗转四方,面向社会全力宣传推广。

《北京切音教科书》卷首便开篇明示推行切音字的两大宗旨:一是,统一语言,有利于国民团结;二是,言文一致,有利于普及教育。所谓“统一语言”,即规定以北京话为正式通行口语;所谓“言文一致”,即提倡以白话文为标准通用书面语。以上两点正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主基调和核心元件。书中还详尽具体地提出了“十条办法”的主张,作为强化推行的一揽子措施建议。

1913年(民国2年),为核定标准国音,教育部在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卢戆章被指定为福建代表,赴京出席会议。当时他已年届花甲,仍不辞辛苦奔波往返。大会召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语言大师,出示各自的语音研究成果。当时与会者虽众,但除了卢戇章的“注音字母”外,其他各方的著作均无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经反复研讨比较,大会一致推举以卢戇章的研究成果为主体,采纳其音符(声母)和37个字母(韵母)的设置框架,保留他所发明的全部21个音符,并从他的37个字母中选用25个,余下12个则抽取其他代表之作补齐,从而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全国通用“国音字母”(汉语拼音)体系,沿用至今。

1915年(民国4年),卢戆章又对前一个方案进行了全面修改,于厦门闽南书局出版了《中华新字》,形成他的第三套汉字拼音方案,将字母改为汉字偏旁的简化笔画。厦门知名人士林尔嘉(鼓浪屿菽庄花园园主)在为《中华新字》所撰的序言中如此写道:“吾友卢君戆章创为新字,肆毕生之精力,以求其所著之必传。尔嘉读君所作,知其苦心独造,通俗易晓,故序而刊之,以饷我国民,以告当世有教育之责者。”而他所出版的种种书籍、教本以及宣讲经费,均倾自私囊,“又恐推行不广,一刊再刊,毕生汗血之资,倾而不顾”,卢戆章也因此罄其家财。

1916年(民国5年),卢戆章与林尔嘉筹划组建“中华新字促进会”,并拟创刊《新字月刊》和招办新字师训班,以祈尽快培训骨干,派赴各地发扬光大。后因意见不一而搁浅。当年,他出版了宣讲汉字拼音方案的《中华新字国语教科书》和《中华新字漳泉语通俗教科书》。

1920年(民国9年),“读音统一会”会长吴稚晖先生致函驻福建漳州的闽南总司令陈炯明,推荐卢戆章说:“闽南欲作文化运动,不可无此君耳!”陈炯明即聘请卢戆章到漳州教授注音字母。在漳州期间,他又编制了一套“闽南语注音字母”,呈送教育部备考。吴稚晖先生专此回复,嘉许道:“先生为首创音字之元祖……今之溯源者,必举大名。”

回鼓浪屿后,虽年已古稀,仍每天坚持教人习识切音字。诚如他本人所言,“有从而问学者,不惜焦唇敝舌以诱之。”专心致志为他所倡导的汉字拼音付之实践。

据母亲周颖全(卢天德的幼女)回忆,小时候她总随在外曾祖父身边,参加他老人家言传身教的“语音学习班”,兴致勃勃地凑在一大帮人中间,一遍又一遍地口诵“ㄅ(玻)、ㄆ(坡)、ㄇ(摸)、ㄈ(佛)、ㄌ(得)、ㄊ(特)、ㄋ(讷)、ㄌ(勒)……”,学得不亦乐乎。

我记得,在母亲结婚的寥寥陪嫁物中,有两样历来被视为至宝的东西——一本硕大无朋的《韦氏英华大词典》(估计足足近二十斤重)和一摞有关“新字”的各种版本书籍——正是这位两袖清风的老学者身后为其掌上明珠所留下的弥足贵重的遗物。这两样家珍,无论身居何处,即便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纷乱的岁月里,在那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中,都备受惜护,完好无损。令人万分痛惜的是,那些书竟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四旧”的一把邪火焚于一旦,惟独那部大辞典总算在我的精心掩藏下侥幸躲过劫难,保存了下来。

卢戆章先后共设计制定了3套汉字拼音方案。第一套采用的是拉丁字母符号;第二套采用的是仿日本假名系符号;第三套采用的是汉字笔画式符号。他的拼音方案采取声韵双拼法,既继承中国的反切传统,又借鉴西方的拼音文字。他于1892年在厦门发表的“中国切音新字”成为我国自主拟订的第一个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帷幕的正式揭开。

为图强,致力于文化救国、教育救国,卢戆章毕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40年,不仅在创制拼音方案方面,而且在推广京音官话(即普通话),推行白话口语,采用横排横写,倡导新式标点,使用简体俗字,以及实行分词连写,符号标调和注音识字等方面都为我国开了先河,造就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界旷古以来的“七个第一”人:第一个发明拼音字母,新式标点符号;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国语,简化汉字,横排横写和注音识字。被誉为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和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揭幕人。

自1892年以来,在卢戆章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厦门成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发祥地。整个闽南地区(尤其是厦门)乃至全国,不少有识之士觉识到推广“官话”(即普通话)和国语的重要意义,纷纷积极投入普通话的教学与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我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发展,陆续出版了一些足具影响的代表作,如王照的《官话和声字母》(1900年)和乔仲敏的《新出活字快话机》(1920年)。后者是卢戆章的门生(北京人,早年在厦执教,又是英国驻厦门鼓浪屿领事馆的雇员),他所著的《新出活字快话机》对北京话音节结构作了科学分析和描述,具有时代语言学的特征。他的拼音设计不少地方和如今的汉语拼音方案完全一致。他在书中还设计了一种轮式“快话机”,以此进行组词成句教学。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先进的 “句型教学法”。足见卢乔师徒二人在推行和创制现代汉语拼音字母方面的传承关系。

晚年,卢戇章生活窘困不堪。为汉字改革,推广拼音文字,他终身劳碌,费尽心机,孜孜以求,倾罄毕生资财而在所不惜,以致最终家境萧然,一贫如洗,与幼孙二人相依为命,清苦度日。【注3】

1928年(民国17年)12月28日,卢戇章先生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75岁,遗体安葬于厦门鼓浪屿鸡山上的基督教会墓地。

1930年(民国19年),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致函卢戇章长女卢天德,调取卢戇章事略和遗稿。卢天德于是撰写了《中华首创音字之元祖卢戇章先生》一文,并附送卢戇章的遗稿及一张照片。

卢戆章在厦门的故居有两处:一是在鼓浪屿,一是在他的出生地同安县古庄村。近年,鼓浪屿的故居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他在古庄的故居却鲜为人知。偌大的故居由于年久失修,日益残破。所幸的是,如今故居已被确认并有望得到政府的大力保护。这是一栋具有浓厚闽南民居风格的两进双护厝砖木建筑,由卢戆章的先人卢中于清代嘉庆年间所建,共22间厅房,坐南朝北。主体建筑为燕尾脊悬山布瓦顶,护厝是马鞍形脊硬山布瓦顶。墙体采用传统的“出砖入石”建筑工艺垒砌,内外墙再在三合土的基础上又砌以红砖。一眼望去,红砖与石板相间互衬,美观大方。故居大门口是宽敞的庭院,左侧有一口用红砖砌成的水井,井边有个石槽,传说是卢戆章童年洗澡的地方。新悬挂上去的“卢戆章故居”匾额也别具特色,四周缀满了汉语拼音,美轮美奂,独具匠心。以汉语拼音符号作为故居排匾的装饰,既彰显卢戆章的成就,更是对先贤的纪念和对后人的启迪。


【厦门同安古庄村卢戆章故居】

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文字改革文献资料展览会”,全面介绍卢戇章的事迹并展出他的部分书稿和遗物。

1956年,文字改革出版社重新出版《一目了然初阶》。编者在“内容说明”中这样写道:“这是1892年出版的中国拼音文字的第一种方案和第一本著作。我们说中国拼音文字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个方案和第一本著作算起……作者卢戆章一生从事拼音文字工作四十年,是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一个先驱”。

1958年2月11日,由“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正式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1982年,国际上长期以来沿用国外编制的威妥码系统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的局面终于由我国自主编制的汉语拼音系统所取代——汉语拼音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为拼写中文的国际通行标准,从而正式奠定了汉语拼音的国际化地位。

1992年,北京举行“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100周年纪念会”。大会呼吁,要宏扬卢戆章的爱国精神和先进思想,盛赞他对普及民族文化教育的卓越贡献。当年,全国语言文字界的知名人士纷纷发表纪念文章。其中,我国当代最权威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撰写的《切音字运动百年祭》如此开头:“卢戇章(1854 - 1928)的“中国切音新字”厦腔读本《一目了然初阶》在1892年(清光绪18年)出版,到今年整整100周年。这是中国人民自觉地提倡“拼音化”的开始,弥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拼音化”的重大缺陷。在《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公布,汉语拼音教育一天天扩大的今天,我们深深体会到100年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首创功劳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进入电脑时代,汉语拼音成功地实现了汉字输入与电脑操作系统的对接,这更为我国亿万大众加速扩展科学文化知识开启了“芝麻大门”。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电脑用户采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如今,汉语拼音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一座重要文化桥梁,在国际交流、对外汉语教学、手机输入、手语、盲文等各个领域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卢戆章创制切音字的目的在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的局面,迅速富强起来。他在《一目了然初阶》序言中写道:“窃谓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注4】;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理;其所以能好学识理者,基于切音为字,则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基于字话一律,则读于口,遂即达于心;又基于字画简易,则易于习认,亦即易于捉笔;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之不富强也哉?”其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从母亲早年所保存的原版《一目了然初阶》书中,本人曾留意到有一幅外曾祖父自画的插图,画中有位书生端坐案前,握笔沉思,尽显忧国忧民之状。其醒目的亲笔题字为“思入风云变态中”。所谓“风云变态”,正是清末国势动荡,变法图强的真实写照。可见卢戆章之所以发明“切音新字”,盖与变法维新思潮密不可分。


【思入风云变态中】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汉字无疑是民族文化最灿烂夺目的瑰宝,然而它同时却也结成了最难以品尝的的苦果。识读的难关从一开始便困扰着普通民众,将他们挡在了汉字文化殿堂的大门之外,以至于读书成了士大夫等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莫怪乎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想入地狱,那你就去学汉字吧!”究其根源,汉字作为独特的表意文字,音形离异。为标注语音,传统上需借助一套由基本汉字编制而成的“反切字”。而“广韵”中的“反切字”达1500多个,十分浩繁难学,令人望而生畏。更况,入门之初,只字未识,何以“反切”?卢戆章认为,国人文盲众多,长期陷于民智难开的尴尬境地而不能自拔,正是因为入门识字太难的缘故,此为汉字系统的“症结”所在。而改用注音识字将大大缩短学程,为初学者降低门槛,扫除障碍,可谓对症下药。他所发明的“切音新字”只有55个字母,其中有些字母既表声母,又作韵母,因此实际核计起来仅30多个。可以说,卢戆章的“切音新字”结束了沿用两千多年的汉语反切字注音历史,为中国汉字改革运动开创了划时代的新纪元。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涵盖了如下4方面基本内容:一是推广普通话;二是实行白话文;三是提倡简化汉字;四是创制拼音文字。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统一口语;实行白话文的目的是改革书面语;提倡简化汉字的目的是改善文字信息传输;创制拼音文字的目的是弥补文字学习缺陷。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卢戇章在1892年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书中就提出“语言一律”的构想,后来在1906年出版的《北京切音教科书》中又进一步阐明了“认京音官话为通用国语”的主张,并率先创立“国语”这一词汇概念。为了实践自己的主张,他在教科书里的读物,都是用当时的“京音官话”(即普通话)编写的。在改革书面语方面,一开始他在《一目了然初阶》便力主使用“男女老少雅俗通晓之文”(即白话文);而在《北京切音教科书》中则更为明确地提出“语言文字合一”的观点。他的所有著作也都采用白话文体撰写。在简化汉字方面,他堪称最敢于率先“吃螃蟹的人”了。汉字书写“趋易避难”是他的一贯主张。在他的笔下常可发现大量的简体俗字,仅在《一目了然初阶》的自序——“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中就尝试性地启用了五六十字之多,其中与现行的规范简体汉字不谋而合的竟达30个,诸如“当”、“尔”、“万”、“与”、“圣”、“过”、“实”、“尽”、“报”、“爱”、“间”、“虽”、“对”、“计”、“难”、“属”……等等,不一而足。至于在创制拼音文字方面,他更当之无愧是个创造历史的英伟开拓者。

更值得称道的是,在我的记忆中,原版《一目了然初阶》书里面收录了不少闽南歌谣、故事传说,其行文布局都为横排横写,这有别于以往所见的任何古籍。自古以来,汉字排版就约定俗成地采用纵向布局,即“右起直下”的行文习惯,无论书法印刷,概莫能外。当代人所谙熟的“左起横向”书写编排方式,正是起源于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据著有《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戇章》一书而享誉语言文字学界的著名学者,厦门大学许长安教授考证,该书开横排横写之风,比1904年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横排书籍《英文汉诂》要早12年。而当年他在《北京切音教科书》中所设计的全套15个新式标点符号,有5个(句号、问号、括号、引号和叹号)与今天我们正式通用的标点符号毫无二致。也就是说,其中有三分之一后来被现代汉语采纳了。这比“五四”时期所流行的标点符号起码早了十几年。须知,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改革,除了实行白话文外,还包含两项不可或缺的重大举措,就是采用横式排版与新式标点。卢戇章在文字改革方面的贡献远非仅此而已。是他首先发起并实施分词连写和符号标调的,这两方面后来都成为正式《汉语拼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始设计师正是卢戇章本人。他所编写的切音字读物的拼音文字全都采用分词连写,其中《一目了然初阶》用的是短横标示,而《北京切音教科书》则采用圆点标示;在《一目了然初阶》中,他还设计了6种符号用以标注音调。凡此种种,我们不难看出,卢戆章处处以高屋建瓴之态独占先机,引领时代潮流,其卓识远见的前沿学术意识和矢志不移的锐意革新精神实在令人钦佩赞叹不已。


【厦门大学许长安教授专著】

正如许长安教授所言,卢戆章是以小小的拼音字母切入整个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大工程”,包括他后来在国内率先提倡使用简化字、推行汉字横排横写、推行白话口语、提倡全国统一使用京音官话、教学使用注音识字、发明新式标点等等,无不体现了卢戆章“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吾国进文明”的强国富民之心。

有人说,卢戆章先生毕生殚精竭虑致力于拼音文字运动,名如其人,其“戆气”可谓十足,为国为民的思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后学效法。

我在外曾祖的坟头郑重献上了一束洁丽的鲜花,又深情地鞠了几个躬,久久不愿离去。耳畔响起了岛内基督教堂清脆的钟声和赏心悦耳的风琴声。如此切近,又似那么悠远。对了,我忽然记起,今年的12月28日不正是圣诞节期的礼拜日吗?


【本文作者于卢戇章墓前留影】

“预祝您圣诞节快乐,老人家!”我缓步下山,走在令人心驰神往的“拼音道”上,披着南国和煦的冬日阳光,心中反复默念着同一句古老而又熟悉的祝辞……


【本文作者于卢戇章塑像前留影】 

 

【注1】卢戇章于《一目了然初阶》的“自序”中提及“蒙英教士马君约翰聘请帮译《英华字典》”一事。关于马约翰其人,长期以来在学术界是个盲点。近日,本人作了多方考证,这位“马约翰”的英文原名为John MacGowan(正式中译名为“约翰·麦高温”),英国伦敦会传教士。1860年来华,先后在上海、厦门传教。1863年由上海转至厦门,自此一直定居厦门,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他精通汉学,著作颇丰,有《中华帝国史》、《厦门方言英汉字典》、《华南写实》、《华南生活见闻》、《近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真实面貌》、《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等书。麦加温除了传教、著书外,还积极倡导并竭力推动当时反封建的社会民主活动,于1874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反缠脚组织——戒缠脚会。由于早期译法不规范,他的名字存在多种中译名,马约翰、玛约翰、麦高温、麦嘉温、麦考文、麦戈文等等都有,导致后人考证起来平添了许多麻烦,走了不少弯路。

【注2】瞿理思所编纂的《华英字典》(A Chinese - English Dictionary),共3卷,1892年由英国Kelly and Welsh公司出版。作者前后共花了20年时间对这部词典进行修订。该词典就当时而言,是一部比较全面、详尽、而且完善的汉英词典。它不同于以下两部同名的双语词典:其一是,1823年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 – 1834)编纂出版的《华英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它是按汉英、英汉对照为序编排的双语词典。其二是,1899年由上海商务书馆出版的,中国人编译的第一部英汉词典,初版定名为《商务书馆华英字典》(Commercial Press English and Chinese Pronouncing Condensed Dictionary)。1902年,又进一步修订出版,才改名为《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它实际上是一部单纯性的英汉词典。

【注3】卢戇章生有一男三女,独男卢天福;长女卢天德(本人的外祖母);次女卢天恩;幼女卢天喜。卢天福因早逝而断后。晚年,卢戇章膝下无孙,便将幼女卢天喜的次子江志鹏过继,由外孙变为内孙,改名卢大鹏(又名明亮)。许长安教授在其《语文现代化先驱卢戇章》一书中称,卢大鹏原是卢天恩的儿子,所述有误。日前,本人亲自向卢天喜的次女江志洁(美籍华人,83岁,现卢戇章唯一仅存在世的外孙女,即江志鹏的妹妹)查证此事,确然。

【注4】成语“格物致知”的简略。该成语“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的一段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本意,历来众说不一。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其解释为,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他认为“格物致知”所指就是研究事物道理,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此说为后人普遍接受。《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对于“格物致知”所给出的解释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然而,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格致”则被用于泛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

 

 

 

 

 


卢健辉发表于:2014-10-15 11:07:55
我就是厦门同安古庄村的,祖先啊!骄傲啊!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0 + 13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汉语现代化先驱——卢戆章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