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卢氏与韩国卢氏
1987年12月,韩国实行总统民主选举,卢泰愚以36.6%的公民选票,当选韩国第十三代总统。卢泰愚为什么一上任就深谋远虑地积极推进与中国建交,又为什么偕夫人亲自到山东寻根问祖?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发展韩国经济。加之他自幼通晓家族源流,清楚卢氏的族根是在中国山东。所以,当年选择山东作为与中国建交的窗口,是他的睿智之举,也为他到山东寻根问祖打开了大门。
山东长清县归德镇卢故城是范阳卢氏宗族的发祥地

卢泰愚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就在青瓦台总统府召见祖籍为山东诸城的韩晟吴,希望从山东打开两国建交的突破口。韩晟昊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他回去后找到经常来往山东的吕某,经吕又找到香港某有限公司的总裁张某,并向张说明了卢泰愚的愿景。几天后,韩、吕、张三人经香港飞往济南,时任山东省省长的姜春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经过多次交谈,双方达成协议:先以民间经贸交流作为发展的开始,
1992年8月,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的李春亭对韩国进行访问,卢泰愚在会见他时说自己是山东人,并恳切期望能帮他寻根问祖。李春亭回国后,立刻批示省史志办公室进行查证。省史志办随即向全省发出通知,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长清县史志、文物部门接到通知后一致认为:本县归德镇古卢城洼疑似卢氏发祥地。于是组织马前卫、李勇等同志分赴平安镇石马明庄、卢庄等卢姓村庄走访询问卢氏源流状况;到归德镇国街村、坟台村走访调查卢故城和“坟台”卢国国君墓(俗称卢王墓)遗址的佐证材料。同时又查阅了长清县志等古籍。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山东大学教授任相宏等专家学者到归德镇卢城洼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最后确认卢故城即是卢氏宗族的发祥地。

中华卢氏与韩国卢氏是割不断的血脉

卢泰愚,1932年韩历7月16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大邱市,毕业于韩国陆军军官学校。1987年6月,韩国宪法修订完成后,卢泰愚取得了民主直接选举总统的胜利,并于1987年12月当选总统。他在任期间有世人公认的两大功绩:一是打下了民主直接选举总统的基础。一是完成了与中国、前苏联及东欧诸国的建交。然而,在今天的济南长清县归德镇卢庄人的心目中,卢泰愚不是当年的陆军大将,也不是大韩民国前总统,而是远在千年之前离开故土、东迁朝鲜半岛的卢氏先祖的后裔,是他们割不断的卢氏宗亲。
2000年6月,卢泰愚应中国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他此次访华的最后一站,也是此次访问的一个重点,便是来山东参观访问,并参加在长清县举行的世界卢氏源流研完会创立大会。长清是世界卢氏发祥地,卢泰愚到长清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根问祖。作为当时这一事件的亲历者,B1版李文德先生撰写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来长清寻根问祖》一文,为我们详细回顾了当时的场景:那一天,对于卢庄村的村民来说,可是一个难忘而又令人激动的日子。村里男女老少兴高采烈,洒扫庭除,插旗结彩,像过大年一样热闹。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创立大会代表、《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卢祖品足这样描述当时的场面和个人心情的:“穿过长长的街道,穿过街道两旁摇曳着的清凉的树影,一列车队来到跟前。我们静静等候,等待的仿佛不是韩国的前总统,而仅仅是一位久违了的远方兄弟。”正如卢泰愚在献词时所说:“我们要经常相见,把族情与亲情互相倾诉,积极促进彼此生活的国家之间的交流,共同努力,共同繁荣。”
B2版上的“天南地北山东人”栏日刊登的是杨曙明先生的文章《石英,一位令人尊重的老乡》,“人生在世大都喜欢向上结识,身居仕途的人喜欢结识大官,神神叨叨的人喜欢结识大仙,而文学中人则喜欢结识大师,此乃人之常情。”由于工作关系,杨曙明先生与著名老作家石英结识,此后的每次见面,都会从老人身上学到好多东西,悟到好多道理。就拿出书来说,老先生不屑于拼盘式的文集,因为他“不满足于数量的积累,还志在随着时光的推进、阅历的丰厚,尽可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生命的感应上应具有更新的发现,更深的开掘,尽量让读者读起来不只是觉得充其量是篇目的叠加,而不能受到任何新的触发”。这样的文学界前辈,当也是可亲可敬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0年6月18日,卢泰愚偕夫人来山东长清寻根
2000年6月18日,卢泰愚偕夫人一行来长清寻根问祖。
一太早,地处泰山西麓黄河岸边的长清县平安店镇卢庄村热闹非凡。卢氏族人们像过年一样,穿新衣戴花帽,大家或站在街旁门口或簇拥在村头,准备欢迎他们心中期盼的远亲族人——由韩国千里迢迢而来的前总统卢泰愚及夫人金玉淑一行。
9点多钟,在一辆警车的前导下,车队缓缓来到卢庄村头,卢泰愚偕夫人走下车后,精神矍铄,在省、市、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向村里走来。在锣鼓喧天、鞭炮轰鸣声中,少先队员们跑向前去向卢泰愚敬献鲜花并致少先队礼!卢泰愚笑容满面地向夹道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在全村宗亲们的欢呼簇拥下,卢泰愚步入会场,在主席台就座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卢泰愚走到宗亲当中与大家畅叙亲情。对几位围上前来的老者说,“中韩虽然相隔万水千山路途遥远,语言不通,但困难可以克服,今天我们终能走到一起来了,实在是太高兴了。”随后他到农户家走访。当来到村主任卢圣林家的大门口时,卢圣林指着迎门墙上已经有些褪色的倒贴着的福字,对卢泰愚和夫人金玉淑说:“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贴门对子,并把福字倒着贴,意思就是福到家了,是祈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吉祥如意。阁下是大贵人,贵人到福就到,您的到来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福气。”卢泰愚听后哈哈大笑。
进到堂屋,只见条几前面摆放着一张古老的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主人按照右为上的传统礼节,首先将卢泰愚让座在右边,又请夫人金玉淑落座在左边。卢圣林的夫人孔庆英斟茶之后,先在八仙桌前浇奠,然后才用双手高高举起低头分别向卢泰愚夫妇敬上,并说这是按传统对尊贵客人所施的礼节。卢泰愚夫妇听后连声称谢。卢泰愚说:“见到卢庄的族人非常高兴。长清是全世界卢氏的故乡……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建设好我们的故乡发挥自己的作用。”见主人家里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卢泰愚说自己亲身感受到了宗亲们拥有的美好生活。
卢泰愚向卢圣林和全村每户宗亲赠送了一口他从韩国带来的“三星”牌电饭锅。卢庄村的族人们则向卢泰愚赠送了专门请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河题写的大幅“福”字,意味把福送给卢泰愚和韩国及世界各地的卢氏后裔们,期望他们生活美满幸福。
卢泰愚总统向卢故城遗址碑前三鞠躬
随后,卢泰愚偕夫人金玉淑一行驱车10公里,来到长清县城西南现属归德镇的“卢城洼”。在卢故城遗址碑前,长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清县卢氏源流研究会名誉会长卢现起,向客人详细介绍了卢故城的方位、规模、沉没原因等。当来到卢国国君墓(高侯死后葬于封地,俗称卢王墓)遗址时,卢现起指着附近的村庄说,这个村叫“坟台”,是因卢国国君墓在此而得名。。
卢泰愚环视周围的村庄后,绕到碑后仔细察看了碑文;卢现起又向他介绍了卢氏得姓的详情。卢泰愚此时心情十分愉悦,欲叩拜先祖,因而询问中国祭祖的传统习俗。卢现起介绍说,以前民间在清明或寒食节祭扫先祖坟墓时,子孙们要认真揩拭墓碑,整修坟墓添置新土。除用鸡、鱼、肉做菜上供外,还有水果、茶、酒、点心(食品)等供品。同时还要焚香化纸(钱)。上香一般是三炉(支),下跪行三叩首或五叩首礼。听完介绍卢泰愚说,在韩国祭祀先祖时,还要穿孝服。这次是非正式的,就行鞠躬礼吧,待以后修建起卢氏祠堂再行大祭。卢泰愚随即与夫人金玉淑等来到墓碑前,怀着虔诚而崇敬的心情,恭敬地向卢氏鼻祖卢国国君墓碑深深三鞠躬,缅怀这位全世界卢人的始祖对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华卢氏前身如何发展到韩国
卢泰愚此次访问确认了韩国卢氏的根是在长清,那么卢氏的前身是谁?是如何到了长清?又怎么繁衍发展到了韩国去的呢?
相传,神农圣祖姓姜,其十六世孙名伯夷,因辅佐尧帝理政和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吕,这就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是伯夷第三十七世孙,他是姜氏得姓之祖;姜太公第十一世孙高傒因拥立齐桓公为王而立下汗马功劳,获赏封食采于卢(今长清县境内),卢即卢邑,以邑为氏,这便是卢氏的起源,傒公便是天下卢姓的始祖。
史载,唐朝卢氏有八任宰相,至公元874年,山东曹县黄巢、河南濮州(今濮阳)王仙之起义,于公元880年攻陷洛阳,潼关也随即失守,京师长安大乱。为躲避灾难,时任刺史的大学士卢惠携家眷及九子和另外七名要好的大学士,乘船搏风击浪,东渡到了朝鲜。卢惠与一路同船的七位好友结为金兰,誓曰虽不能同姓但可同名,议定各在名讳旁加一“禾”,卢惠遂改名为卢穗。他的九个儿子即为韩、朝卢氏的九大支,繁衍至今韩国卢氏家族已有40多代,30多万人。
2000年6月18日上午11时许,卢泰愚及夫人一行参加了在县委会议厅举行的“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创立大会”。县长卞允斗首先致词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长清是世界卢氏的发祥地,是世界各地卢氏的根。卢泰愚在会上发表了激励辞。他说:卢氏创姓始祖姜石年圣祖,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我们应继承祖先的光辉业绩和遗训……培养我们的下一代,有着正确的价值观,继承先祖光辉灿烂的思想,为人类的富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尤溪卢氏会 卢佳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