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大诗人、良吏卢琦
卢氏,福建省卢氏,姓氏源流研究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元代大诗人、良吏卢琦

 

元代大诗人、良吏卢琦

    卢琦(1306--1362),字希韩,号圭峰、立斋,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打银村人。卢琦少时师从余子贤,颇受器重。后来结庐于登科山,专心奋志读书,凡经学诗文无不反复推敲,穷究奥妙,求得真谛。他的老师余子贤曾向三山(福州)人陈忠说:“卢希韩精通经学,为人简重,在我门下十余年,不见有懈容,真畏友也。”
  元至正元年(1341年),卢琦随师前往浙地乡试。子贤半途病故,他不顾试期巳迫,租住客店为师料理埋葬后,始单身赶考;而后对子贤家属仍一如既往,情深义重。
  至正二年(1342年)试春宫,卢琦的诗、经成绩优异,名列前茅,赐第进士,《泉州府志》载“终元之世,泉人第进士者,惟琦一人”。
  卢琦登第后,初授将仕郎、浙江台州录事,因父丧丁忧守制没有上任。服除,改延平知事。至正十二年(1352年)转永春县尹。
  卢琦到永春上任尚未三年,永春境内突遭暴雨,水发山崩,田园流失,村舍倒塌,受灾者达三千余人。岁荒年饥,满目疮痍。为苏民困,卢琦上疏请求开仓赈贷。他一方面拯救饥馑,均平赋役,减轻钱粮税、豁免铁炉税,停止横征各种牛、苎、丝料、夫役等附征什税;另一方面,下乡劝农,清理积案,公允决断历久不结的悬案。对细小讼诉,则劝导讼者互谅互让,致力农事。于是讼事日少,民得安居。同时,卢琦还修缮校舍,增加学田,延聘邑中德高望重、名声显赫的儒者当教授,使“阖邑明人伦,知廉耻,保信义,持忠孝,官曹事少,学风翕然,教化大行”。卢琦经常出巡郊野,稽查四方。“自是威行于境外,卢永春之名满闽粤矣!”
  至正十四年(1354年),泉州大旱,“种不入土,人相食”,悲惨情形,令人怵目惊心!因慕“卢永春”之名,“民多扶老携幼,就食永春”。卢琦极力予以解决,并“谕百姓及浮屠(佛寺)食之,幼稚有弃于道者,命以舟载之”,百姓额首称庆,道无饿殍。至正十六年(1356年),卢琦调任宁德,永春父老相率前往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乞留不得,乃立庙设生祠奉祀,并请翰林林泉生撰《永春县知县卢公去思碑》,勒石于郊颂德,表达永春百姓对卢琦惠政的思念。
  元顺宗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朝政混乱,贿赂公行,贪污成风。宁德盗贼猖獗,民不聊生。卢琦一到宁德,盗贼望风纷散,匿于深山狭谷的百姓,纷纷复归故里,安居乐业。
  同年,兴、泉地区发生战事。帅府因为卢琦名著永春,下文请他共商大计。他来往于二郡之间,不畏烦劳。不久,以功提授为盐课司,分司海口,外商货运都得经他许可方能交易于全省。因课督供盐无误,他的名字又震动中外。时,户部下令,让四盐场各自为市。卢琦认为这种办法上亏国课,下毒亭民,置之不理。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卢琦被提升为浙江平阳知州。委任状尚未到达他手中,他却因病溘然去世,享年56岁。葬于龟鳖山。
  卢琦在政坛是位良吏,在文苑又是闽中文学名士,与陈旅、林以顺、林泉生齐名称。他的《游洞岭寺》五律,被收入清张景星主编的《元诗别裁》一书,诗中有“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之名句。“元诗三十大家选,公诗澹远,意境绝高,出三十大家上,盖韦孟之诗也”。
  卢琦著作有《圭峰文集》10卷,《诗集》12卷,然版本尽失。《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台湾出版)仅有《圭峰集》2卷,列于《四库总目》而传世。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百余年。它坐东北朝西南,长60米,宽38米,三进七间张,两天井,硬山式屋顶,是一座颇富地方特色的宏伟建筑。
    故居四周筑有围墙,门前有宽阔埕地,两边有柴房(厨房和贮藏室)各两间;北边有两层绣花楼(卢氏小姐居室)一座;南边有文武馆(书馆)各一座;馆后有小花园,内设凉亭、石桌、石凳、假山等,幽雅别致,景色甚美?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燕语呢喃,是休闲、读书的好地方。
    围墙门前铺设石板路,直通大圭海滨并延伸约三华里。据古代传说,这条石板路是自大圭村通至东面一座古城——东京城的官路,此城系官衙和驻军场所,街市繁华,居民拥挤。后因发生地震,地壳变动,古城沉沦海底……
    故居北面有卢琦先祖建造的碑亭一座,四周有栏杆,中立石碑一块,上勒楷书七绝诗一首:“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系宋代名臣、大书法家兼诗人蔡襄出仕后特来圭峰城平卢家拜谒外祖母时亲笔所题,诗书两绝,含义深远,令人赞叹不已?(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有载。)文革期间,石碑被人迁运至厕所当壁石,险遭毁没。今幸及时抢救并加以保护,至今仍然完美无损。碑亭南面原有一口古井(现被填为厝基),井水清洌甘醇,常年不涸,可供全村饮用。
 

    

        卢  琦 诗 选 录
            题高士峰精舍 
    卢子读书处,山高草木深。
    如何螺水里,永夜作龙吟。
            惠安道中
    龙山兵火后,百里总萧疏。
    官帑需新赋,公田索旧租。
    尊鲈频有梦,鸿雁久无书。
    自笑成何用?云边是旧庐。
             游洞岭寺
    古寺藏烟树,巖扉畫不扃。
    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
    稚子添香火,闲僧阅藏经。
    新诗吟未就,独向殿阶行。
           宿蓬壶示父二首
    匹马重寻蓬岛路,东风二月柳花香。
    晓烟满笠人耕陇,夜雨孤灯客卧床。
    野老送迎悲往事,山童歌舞学新妆。
    群贤此会从来少,未免山阴胜洛阳。
 
    我来作县已三载,偏爱毗湖春酒香。
    溪上画桥朝系马,雨中破屋夜连床。
    多情啼鸟短长曲,无数绯桃浓淡妆。
    欲学渊明归种柳,花蹊初遍似河阳。
              依韵答欧士中
    客舍凄凉生绿芜,经年只傍野人居。
    樽空每买邻家酒,巷僻应回长者车。
    白鸟梦残枫树冷,黄花香老竹篱疏。
    相逢且莫谈离别,一别如今十载余。
                山行杂咏
    过一山坳又一村,小溪流水映柴门。
    桑间少妇来采叶,舍下老翁闲弄孙。
    山雾欲收红日晏,蕨根新浩碧潭浑。
    停舆暂向石亭坐,隐隐樵歌隔水闻。
                过吴江
    兴随流水共悠悠,此地芦花正满洲。
    落日片帆千里暮,西风长笛数声秋。
    衣冠空带英雄泪,湖海难消浩荡愁。
    吟罢欲寻沽酒处,傍人遥指隔江楼。

 

——来源:福建卢氏网       供稿:闽卢会秘书处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7 + 14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元代大诗人、良吏卢琦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