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仁灿将军简介
卢仁灿
卢仁灿,福建永定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
5岁父亲去世, 7岁就跟随着母亲和哥哥学着耕作放牛,跟着哥哥到龙岩为粮行挑米,来回要走近百里的山路。10岁在亲友好心的资助下,得以入学读书。
1929年,在镇里上高小的卢仁灿参加革命工作,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太平区委书记。1931年5月,朱毛红4军打下福建永定坎市镇,卢仁灿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任杭永岩军分区独立第一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福建军区独立第八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
1932年11月,卢仁灿被送到红军学校政治营学习。
卢仁灿在工农红军学校工作过一段时间。1933年10月,他被分配到公略步兵学校工作。公略步兵学校是为纪念黄公略而命名,学校的任务是培养训练步兵连、排军事干部和连队政工干部。4个月为一期,共毕业了两期,后因战略转移,公略步兵学校编入干部团。卢仁灿先在学校政治部组织科工作,后因刘伯承要求教员不担任行政职务,他在军事营专职任政工教员。
长征开始后,卢仁灿在军委直属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文书),由于毛泽东随军委纵队行动,毛泽东和卢仁灿熟悉起来。
1935年6月,卢仁灿调到干部团上干队,有一天他带着一个班当收容队,停在山口,等太阳出来暖暖身子。这时毛泽东走了过来,大声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怎么还不走啊?”卢仁灿向毛泽东报告:“我们担任收容任务,等大部队过去后,立即就走!”毛泽东说:“小卢啊,雾一散去太阳就出来,敌机就会来轰炸。你看,这里地势这么暴露,你们往哪里躲?”毛泽东用手指着前方的一个山凹说:“你看那边是不是安全些?你们还是转到那边去吧!”卢仁灿带着收容队离开山口,敌机就来轰炸,扔下了七枚炸弹。
卢仁灿亲历过毛泽东智退李特的那一幕。毛泽东带着红1军团和红3军团继续北上时,他是缩编后的陕甘支队第2纵队连指导员。1936年他曾两次负伤。卢仁灿曾担任红4师敌军工作科干事、科长,深入东北军骑兵第六师,做党的政策宣传和感化对方的工作。1937年任红31军91师政治部副主任,军政治部宣传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卢仁灿到129师第386旅工作,担任过772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的狮垴山战役中,已经担任385旅政治部主任的卢仁灿在枪林弹雨的第一线指挥战斗,不幸被一发流弹打中,子弹从前胸至后脖颈儿贯穿而出,震得心脏停止了跳动。战士们误以为他牺牲了,不禁义愤填膺,“为卢主任报仇”的喊声响遍山野。而他的名字也随阵亡将士名单上报师部。刘伯承听了很沉痛,在电话里批评了陈锡联。谁知卢仁灿在一番挣扎之后,竟又苏醒过来,成为抗战前线著名的“福将”。卢仁灿后担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第6军分区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卢仁灿参加了上党、邯郸、定陶、进军大别山等战役。任太行纵队2支队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政治部主任。
1946年彭涛被任命为三纵的政委,彭涛有着丰富的地方对敌斗争经验,也有很高的工作热情,然而,对部队政治工作缺乏经验。在一次三纵全部领导及各旅领导参加的战前部署会议上,彭的发言受到了一些旅领导的反驳,认为他是在不了解实情的放空炮。在当晚刘邓二位首长亲自主持召开的纵队师以上干部会时,彭涛汇报了有关情况。卢仁灿作为纵队政治部主任,又是战前部署会议的参加者,被认为没有及时阻止下属的不恰当发言,不能更好地配合政委工作,维护政委威望,受到了严厉批评。卢仁灿被调离三纵。临行前,刘伯承亲自与卢仁灿谈话,刘司令员说:“选调几位地方干部来军队做领导工作,是为改进、加强部队的领导工作,应该欢迎。可是你们不支持,甚至为难。” 卢仁灿调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学习。
1948年挺进大别山后,卢仁灿主动请缨任皖西第一军分区政委。他率部奔袭岳西县,迫使扫荡之敌回撤救巢。卢仁灿见达到目的,下令撤兵,途中突遇大雨,山洪暴发,当走到一条狭窄的山峡时,被数 十米宽的山洪拦住去路,派出的侦察员无法找到渡洪地点,卢仁灿亲自下水探察,找到一流速较缓的渡洪处,指挥部队脱离险情。1949年刘伯承接见了卢仁灿,赞许说:“你们坚持下来了,是很大的胜利。” 刘司令员接着对卢仁灿说:原来打算让你回三兵团工作,现在部署改变,你跟我去接管南京。卢仁灿感到很惊讶,认为自己是个土包子,想回野战部队。刘伯承半为调侃半认真地说:“当个街长还当不了?!” 卢仁灿参加了南京城的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卢仁灿任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1年任10军副政委、政委,动员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三反五反”运动。毛泽东看到10军党委的报告后,批示全党全军仿效。运动开展后,卢仁灿等10军领导发现本军所属五五○团个别单位出现了逼供信的现象。10军党委立即责令其坚决纠正,并将情况如实报告了党中央。毛泽东又一次见到了十军的报告,并且再一次做了阅后批示:10军发生逼供信,不成其模范了。
1952年卢仁灿调到海军,担任海军青岛基地政委、北海舰队副政委。 1954年10月13日在青岛召开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成立大会。卢仁灿在会上宣读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成立命令。中苏双方在青岛军港举行驱逐舰交接仪式,卢仁灿代表中国外贸部在交接书上签字。
1957年毛泽东在青岛住了40多天,卢仁灿一直陪在他身边。1962年到1973年,卢仁灿任北海舰队第二政委。
文革期间,李作鹏诬陷苏振华、刘道生、杜义德是“苏记黑司令部”,陶勇、方正平、卢仁灿、康志强是“苏记黑司令部”的“四大金刚”, 卢仁灿深受迫害,被逼离开青岛。1972年予以彻底平反。
1973年任海军副政委,1979年任中共海军纪委书记,陪同海军司令员叶飞到西沙群岛实地考察。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卢仁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07年逝世,享年92岁。
——摘自《开国少将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