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温暖与感恩的谒祖之旅
卢用章
“长成的鳟鱼,总会溯流而上,寻找出生的河流源头。耸直的梧桐,叶枯黄了,总会化为根旁的春泥,嗅着母株的芬芳。河堤边的低垂杨柳枝,俯首亲吻根部,条条不忘根本”。一百多年前,先祖从沙美渡过怒涛汹涌、湍急危险的黑水沟,来到台南府城五条港的下南河,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兄弟们同心协力,披荆斩棘,发挥中国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开创出一片天地;并散枝开叶,传到“章”字辈,已是第六代了,而祖先的寻根叮咛之旅于此展开。
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远”字辈的先祖父卢远基兄弟、先堂伯公,一定带领自己的儿孙们,几家人一同到南山扫墓,非常热闹。先祖的墓碑上头刻着“沙美”二字,先祖父就告诉儿孙们:“沙美”是祖先来的地方,我们是沙美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乡看一看;尤其要记得我百年以后,墓碑上也要刻上“沙美”。先祖父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们要慎终追远”,不要忘本;尤其要“饮水思源”,知道自己的根,先祖父是如此地以身为沙美后代为傲。
长大后,每逢清明节扫墓,祖父的叮咛就会浮现耳际——“我们是沙美人,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乡看一看。”在一次的因缘际会里,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何振良主任热心帮忙,连络上卢俊杰先生,透过双方祖谱的证明,哈哈!祖上有德,卢俊杰跟我同是后房一脉,还是我的叔公哩。
在俊杰叔公热情安排下,终于完成先祖父的心愿。酸溜溜的泪珠不停的流下来,难宽解的思乡愁绪不停的涌上心头,我和文中叔叔怀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踏上回乡谒祖的路途。可能是祖先在天之灵的引导,一踏出石井码头,向外一望,在众多人群中,一位从未会谋面却又是那么熟悉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双方是那么有默契地、好似在血脉相连的牵引下相认了,没有错,是俊杰叔公,一切是那么顺利,真是好的开始。
在短短的三天行程中,点滴在心头:沙美村保留了百年石材建筑,构成一种特有的沿海建筑特色,此其一。沙美老年协会的宗亲长辈和腰鼓队、小鼓队热烈亲切的欢迎与晚宴,一扫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落寞感,一股“土亲人亲”之感油然而生,此其二。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工作,何其神圣,何其重要!石狮市美江教育促进会奖教奖学的活动,鼓励向学子弟,重视教育,令人钦佩,此其三。后房西角宗亲的认同,温暖了我的心,此其四。放孔明灯、博饼活动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又保持了固有文化,让我开了眼界,此其五。石狮市注重道德的实践,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此其六。
回程中,文中叔叔说:“沙美卢氏宗亲非常有向心力,这是台湾散居各地卢姓人士做不到的。”语毕,有一些想法震立刻浮现脑中。一是,石狮市可以“狮”为主题,配合舞狮、黄金海岸、博物馆、饮食等周边资源,举办观光季,吸引人潮,繁荣地方。二是,沙美宗亲奖掖子弟的用心值得敬佩,值得支持,个人当全力支持。三是,有旅菲沙美同乡会等等,唯独没有旅台沙美同乡会,个人当尽绵薄之力,寻访沙美在台后代子孙,—起回乡谒祖。
有人说:“用眼睛看是一种框,用心体会就是一种宽。”返回金门的渡船上,潭美台风外围气流刮起阵阵风雨,窗外迷蒙,不见美丽山河;但是我的心是纯净的、清明的,一切是那么地清晰,是那么地熟悉,我用心看着我的“根”,我体会到:我不再是随风飘荡,不知著着何处的失根兰花。
此次回乡谒祖,宗亲的拥抱与欢迎是温暖的;宗亲的嘘寒问暖是温暖的;宗亲语气恳切邀请时常回乡是温暖的。宗祠的祭祖是令人感恩的,感恩先祖、感恩沙美宗亲、感恩帮助我回乡谒祖的宗长朋友。相聚时间总嫌不足,所以我默默地许下诺言:期待再相会。
作者:台湾义守大学兼任教授、高雄市卓越政策研究协会总干事长
——原文载于《金门宗族文化》第十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