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尤溪新城隍庙举办
卢珖诞生1150年纪念活动的倡议书
尤溪县城隍庙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尤溪知县薛防重建。其历史至今已有841年,是三明地区10个县中建造时间最早的,在全省位居前13位。主祀城隍神为南唐尤溪守将卢珖。
卢珖,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16岁参军,后当过光州车骑尉将军;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二月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先到漳、汀一带平乱,后由漳州转至福州驻军。
五代闽通文、永隆间(公元936-942年),卢珖举家迁居尤溪。王审知死后,诸子为争权夺位而互相残杀,闽国大乱。五代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攻破建州,闽亡。尤溪为南唐占领,设戍所,委任卢珖为守将。次年,割据福州的闽国将领李仁达趁乱自立为帝,想向尤溪县扩张,因畏惧卢珖的盛猛,不敢贸然侵犯。后侦知尤溪守兵调往外地,内部兵少无备,便派遣部将陈匡弼领兵近万人攻打尤溪县城。卢珖知道尤溪县城守备兵力薄弱,难以抵御李仁达军的进攻,但他认为做为一名将军,守土有责。他一方面组织全城百姓迅速安全转移,免遭兵祸;另一方面亲自带领自己的四个儿子及留城的军士出城到尤溪县城东水亭一带狙击敌人,拖延时间,掩护百姓转移。卢珖率领有限的一点兵力,顽强地与陈匡弼大军整整苦战一天,虽然给予陈军重创,但双方力量悬殊,终究寡不敌众。卢珖决心以死报国,他慷慨地对将士们说:“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城里老百姓供给的,我们有责任守土为民。如果守不住乡土,我们活着还有什么用?”说着身先士卒冲向敌军。卢珖父子及全体将士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卢母郑太夫人闻知其子卢珖和四个孙子殉难,化悲痛为力量,亲自组织城内百姓积极护城,坚持战斗。后得南唐援军赶到,李仁达所部兵败而逃。随后,福建全境归属南唐,朝廷下诏褒扬卢珖,被奉为尤溪县城隍神。四百年后,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念其忠义为国、护城卫民,追封卢珖为“镇闽将军”,并褒奖卢母郑氏教子有方,一门忠烈。清代时,福建都城隍庙东偏壁间附祀有13块石刻历代有功名宦诸神碑,其中就有“将军卢公之神”,卢公指的就是卢珖,他不仅被官方归入国家祀典,也成为民众自觉祭拜崇信的神灵。
尤溪县城隍神不仅受民众敬仰,还被官方大力摧崇。朱元璋赐封城隍神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正四品,比地方知县官级高三品;洪武三年,朱元璋再度下诏,县之城隍则称为“县城隍”,神谓和朝廷官制相仿,庙宇规模与官衙相当。历史上的尤溪县城隍庙在县治西,与尤溪县旧官署相邻,代表阴阳分理,各负其责,因而尤溪城隍神便有“阴间县令”之说。明清两朝,城隍信仰趋于鼎盛,凡有官员赴任尤溪必须斋戒、沐浴后,祭拜城隍神以求在冥冥之中辅助治理人间昭昭之地。离任还要向城隍神辞行感谢。如清道光二年新任知县孙大焜致祭文说:“岭南末学,承令此邦所自信者唯清,所自矢者唯慎。或贿赂行欤?宾饮荒欤?博奕废职事欤。是上负朝廷寄托之重,中辜大吏委任之心,下忝父母斯民之责。唯神鉴观,是宜加以诛。”又说:“此所以帅先以图治于昭昭之地,唯神所当默佑以辅治于冥冥之中。”城隍的每年春、秋两祭和每月初一、十五祀典活动都由等级对应的地方知县主祭。
建于南宋淳熙,盛于明,鼎于清,衰于民国,毁于“文革”,这是对尤溪县城隍庙的历史概述。城隍信仰日渐式微主要是有些人片面将宗教与迷信等同抹黑,对庙宇和神像进行大肆破坏。改革开放后,尤溪县进行城建改造,庙宇占地被用于商业开发。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2008年12月,在十方善信、仁人志士的迫切要求与热心相助下,重塑了城隍神金身及其管领的文、武判官神像,供奉在城关镇大埔山灵源院。2014年12月,灵源院左侧一座宏伟壮观的新城隍庙落成;2015年,将对新城隍庙进行装修,再把城隍神像移入供奉。因资金尚有很大缺口,所以恳切希望社会各界贤达、善信大力支持。
今年是卢珖诞生1150纪念年,我们倡议于今年秋祭之时(农历七月十五,新历8月28日),在尤溪新城隍庙举行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举办祭祀、祈福仪式,由此热切呼吁卢珖后裔及卢氏宗亲、社会各界贤达、广大善信踊跃参加、大力捐助,支持城隍庙建设,将刻碑纪念,以彰后世。
尤溪县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2015年3月28日
联系电话:13159378488(卢佳谋) 15306033558(卢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