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漳名将卢如金传略
卢如金,讳铁,字如金(公元648一一735年)。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始祖子阳公,第八世裔孙莹宗之长子。其远祖世历春秋秦汉以来簪缨不绝,人才辈出。卢如金青少年时代,熟读经书,精通武艺,研习孙子兵法,志在忠君报国,建功立业。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江南岭南闽粤沿海一带,蛮獠聚众啸乱。贼首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人煽动各峒寨头领对抗朝廷,攻城掠地,闹得民不聊生。泉潮二州刺史驰奏朝廷,唐高宗皇帝不忍一隅百姓困于茶毒,授命玉铃卫左郎将陈政领兵戍闽,率府兵3600名、将士123人入闽平乱。当时卢如金已2 l岁,年轻力壮,踊跃参加这支平闽队伍,担任府兵校尉。他与许天正、许陶、马仁、李伯瑶、沈世纪、张伯纪、张龙、郑时中、林孔智等将领,一起领兵平寇。战斗中英勇果断,沉着有为。在收复吴州、越州二城,平定紫云峒、桃源峒、飞虎峒、九龙山、水晶峒、尖山、飞龙峒、茄楠洞、飞鹅峒等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经历八年苦战,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戍闽唐军将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贼首打败,赶往大海逃遁,平定了南闽十八峒寨,取得平寇的初步胜利。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老将军陈政积劳成疾,不幸逝世,老夫人司空氏翌年也与世长辞。朝廷诏命陈元光袭父职任玉铃翊府左郎将,执掌帅印、统管军务。时陈元光21岁,卢如金29岁,二人经常一起商讨军机大事和安民策略,成为亲密的战友和伙伴。卢如金忠心耿耿,辅佐陈圣王,紧随陈圣王转战炎荒,平定寇乱。屯兵于云霄火田修竹里,开拓山林。卢如金遵照陈政老将军在“九龙里”和“唐化里”的屯兵养田措施和经验。推行“均田制”,将开垦土地按人口分配,实行灵活的土地政策,传授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手段。吸引周边闽南、广东、江西等地穷苦农民到这里耕作定居,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军队给养,使百姓生活得到安定。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卢如金已38岁,经历17年之久的平寇战役和治理民事经验,经常向陈元光建议创建州县和兴办学校的具体做法和重要性。他分析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所镇兹土,所以元恶虽诛,而余凶復起者,盖亦兵革徒威于外,礼让未格扵心耳,为因急务宜创州县、兴庠序”。陈元光采纳卢如金的建议,与众将领商议决策,指令卢如金起草《请建漳州奏疏》上疏朝廷。奏疏中言辞恳切,论理真实有据,指出“其本则在建州县,其实则在兴庠序”,以达到实为建治、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朝廷接奏疏后,诏准绥安建漳州郡。陈元光任刺吏、领州事。卢如金兼领本州司仓司户参军,管理户籍财赋。在陈元光正确领导下,全体将士官兵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巩固新生政权,发展经济,招商贸易,养兵屯田,兴办学奉校,培养人才,大兴教化。使闽南州县人民安居乐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人物辐辏、文化繁荣、鱼盐成埠的昇平景象。
卢如金配妻祝氏,讳亿娘,光州万户侯正阳公之女,生三男八孙。长男伯道, 生于公元685年。陈元光长女怀珠,生于公元689年,陈元光将长女怀珠许配给卢如金长子伯道为妻,陈卢两姓成为姻亲贵戚,关系更为密切。这件婚事据推算大约在公元708年左右。
天授二年(691),九十五岁的魏妈去世,葬在云霄半径山。陈元光对祖母忠贞贤淑,为大唐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怀悼念之情,写下很多对祖母怀念的诗篇。景泰二年(711),陈元光已5 5岁,一天与夫人种沉商量引退,趁战事暂息,前往半径山整理诗文集。不幸遭贼首蓝奉高暗算围攻,在突围战斗中,死于岳山潮寇。卢如金闻讯赫然斯怒,与陈垧、陈怀玉统帅义旅,率轻骑奇袭贼巢,一鼓成功,斩贼首蓝奉高于凤凰山,为民除了祸害,寻回被夺的丹书铁卷,立下显著战功,受到朝廷嘉奖。卢如金身材魁梧高大,墨面长须,仪表威武,有文才武略,忠心耿耿,为功于江南也大哉!
事后陈垧因守孝三年服丧。朝廷提升卢如金为漳州郡第二任刺史。卢如金此时已63岁,任职期间,勤政廉明,大兴教化,重视民生,深受漳郡百姓拥戴。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陈垧守孝期满,卢如金已是68岁年迈之人。陈垧接任漳州刺史州事,将原州治迁到李澳川(今漳浦绥安镇)。卢如金退隐云霄火田修竹里。其长子卢伯道荫袭父职,封郡马都元帅,后择地天宝墨溪定居。次子伯通、三子伯达学习诗赋,并有父兄风烈。伯达娶涂本顺之女,诰赠都尉大夫。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卢如金旧疾复发,因病而逝,享年88岁。与妣合葬在漳浦小营大臣山(今属云霄县辖),坐震向兑,有石牌题:“唐卢将军暨夫人祝氏墓道”(今墓地己被开发无存,福建省卢氏会商洽另择墓地修建)。
卢如金逝世后,崇祀惠济庙,至宋绍兴二十年,勅封竭忠辅国大将军。在天宝墨溪卢桥头建有卢氏大宗“显承堂”,设有卢如金神像、神主,供漳州地区及分衍国内各地、港澳、海外卢氏后裔供奉朝拜。
撰写人:漳浦县杜浔镇范阳村卢坤水
附文:摘录《范阳卢氏宗谱》有关卢如金传衍世系及历代开基史料:
长子伯道(公元685--751年),字邦圻,郡马都元帅,崇祀漳州北门外威惠庙大殿。生于唐垂拱元年(685)乙酉四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天宝十年七月廿二日,享寿67岁。与妣合葬云霄水精坪,坐乾向巽,有石牌题:唐镇守将军卢先生暨夫人陈氏墓道”。陈氏夫人,讳怀珠娘,系开漳圣王陈公长女,生子二,长子安仁,次子安义。陈夫人增封为柔姬益恭淑德夫人。享寿66岁。
次子伯通(公元688-- 746年),字邦址,配刘氏,生于垂拱四年(688)戊子七年十五日丑时,卒于天宝五年(746)四月初三日已时,享寿59岁,与妣刘氏合葬水精坪,坐子向午。刘氏讳柔英娘,生三子:长子安礼,次子安智,季子安荣。刘氏享寿七十一岁。
季子伯达(公元692--775年),字邦均。娶凃本顺之女,诰赠都尉大夫。生于长寿元年(692)壬辰正月初五日寅时,卒于大历十年(775)二月十七日,享寿84岁,与妣合葬小营大臣山,东右石墓坐震向兑。凃氏夫人讳一金娘,生子三,长子安华,次子安富,季子安贵。诰赠顺德夫人,享寿83岁。
分裔子孙至今五十二世。先择居天宝墨溪,后裔分传环住于漳浦、长泰、南靖、永定、平和、龙海、漳平等处,分传省内福州、宁德等市,省外广东、浙江、广西及台、港、澳、东南亚等地,统计人口五十多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