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谒祖(十八-1)--西南行•遵义卢氏
寻根谒祖(十八-1)--西南行•遵义卢氏

 

寻根谒祖(十八-1)--西南行•遵义卢氏
                          
---卢同笋   2011.8.25
 
      遵义卢氏
      遵义市在贵州北部。汉置鄨县,属牂牁郡。故治在今市西南。南朝梁废。唐贞观元年(627)于此置郎州、恭水县。十三年改州为播州,十四年改名遵义县。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遵义军。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为遵义军民府,置遵义县为府治。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为遵义府。1913年废府,为遵义县。1949年析置遵义市。1956年遵义县迁驻南白镇。据“黔卢会”卢华会长称:遵义地区卢氏均为同源同祖系,先祖乃江西袁州(今宜春市)人,唐会昌三年(843)状元卢肇后裔,明代时有一支迁居江西吉安府,其裔卢成钦在京城为官,受朝廷重用为千总,派遣带兵入黔镇压土司杨某谋反,同行兵将多为卢氏家族,部将中又多为卢成钦本族兄弟至亲,平定杨氏之乱后,全族镇守遵义(今遵义市),传到成钦公第四代裔孙们时,族人与当地穆姓争水源械斗致死命案,因怕报复而纷纷迁出遵义,投居大方等地,今遵义穆言坝已无卢氏居住。现知道迁出卢氏分布于遵义县南白镇、山盆乡、苟坝,仁怀、赫章、毕节、黔西、顺义县,大方县飘井、青山、落卢村,织金县牛场、上朵云、花溪,惠水县,瓮安县城关,六盘水,云南镇雄、昆明、宁蒗等县市,这支卢氏,就遵义地区人丁已达7-8万之多,成当地望族。遵义卢氏《卢源探略》有载,此再增补内容以供大家共同究讨。
 
      遵义县南白镇卢氏  卢在祥 13885250708
      南白镇乃遵义县之城关镇,卢氏入黔祖卢子坚开基此地,二世祖卢应珊,到四世祖卢元卿一支由老木顶村分迁枫香乡(现为镇)苟坝村。现该地卢氏居南白镇火车站村中心组,人口有60多户,400多人,多数宗亲在遵义工作。
 
      遵义市遵义县苟坝《楷模堂》卢氏
      苟坝原名狗坝,解放后更名苟坝至今,位于遵义县枫香乡苟坝村。今全村人口3800多,含18个村民小组,卢氏人口占三分之一,为当地大姓之一。
      源流:据1995年揩模堂卢氏《脉派同源》简谱称:始祖卢子坚(监),范阳堂系,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福寿党楷模堂,明初入籍四川成都府内江县龙桥里二甲卢家坝,再徙迁贵州遵义府首县南乡忠庄里一甲大都坝查兆(今龙坑坝)。历300多年,迄今已传12代,人口一千多人。上祖源流失考,因年久凐没,多数支系仅知先祖祖籍地为江西,但世系不能溯源。苟坝卢氏尊卢子坚(监)为始祖,卒葬遵义县南白关门山,二世卢应珊卒葬南白土寨,碑尚存。三世卢爱選,墓葬南白老木顶。四世卢元卿,分迁遵义县南白大都坝(今龙坑)开基,墓葬枫香苟坝小学校西。五世卢谧由南白迁居枫香水源坝(今苟坝)石榴弯,始为卢氏枫香苟坝祖,卢谧生五子:法祖、华祖、述祖、绍祖、显祖,为卢氏芶坝五大房,五世卢谠、卢试两房外迁失考。
 
世系源流:
 
 
      遵义南白关门山【卢元卿碑文】:   
      尝闻创千古之历史,必知政治之原,因稽一族之根源必察姓氏之谱序,自我始祖卢子坚江西跡明初入四川人氏,自曾祖入播(遵义)相传四世次及於我,我生不辰遭逢寇乱,考亲無辜,爱選祖不幸禍遇害於蔡罗二凶手,三十五旬而殁於明末之丁亥岁。我母彭氏艰苦守节,兼有义扑相辅,有简公松、亭劝以读书,幸列士林挑班一等不获遂志,自迨之过也,十 二而孤,是元卿祖当戊子兵戈扰乱之秋,米折高银叁两五钱道殣相望,卢氏之脉不绝如缐矣!
      祈天地,祖宗之灵,固守遗业寸地未失,方子孙可望之,(时)横征暴敛,我自负米担柴草供繁苛百般艱磨难,以赘録矣。娶妻邹氏性极慈淑,生三子,復娶夏氏生一子,所有田土地基址园林各一股均分尔等,当守父命,永相协和友爱,曰:笃无信妇言,以生嫌隙。至於先人自亲莹墓次序依时祭扫,无始荒废,但我家累世好善,纖恶不为之,务耕读,不喜健讼,祖宗良法遵而勿违。后来子孙繁盛。勿令取讥乡党,尔其克勤克俭教子成名,先人创业之难痛尔,父守成不易,昌大丕基,光前裕后,我在天之灵自是福尔。如逆乱命不孝之谴难勉,鬼神亦未必阴佑也,其夙夜而敬听之。
      ----立碑年代不详,碑文中提及三世祖卢爱選35岁遇害,时为明代末年丁亥,明朝(1368-1644)276年间有四个年代为丁亥年(即1407、1467、1527、1587),明代最后一个丁亥年为万历十五年(1587年),时为明朝中后期,距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亡,还有57年时间,明代亡后,甲申(1644)进入清朝,为顺治元年,顺治四年(1647)就是丁亥年,此时明朝虽亡,但历史中乃称南明(详见《辞海》附录:中囯历史纪年表),明桂王(朱由榔)永历一年。据苟坝卢氏自元卿公始已传12代,中国人口繁衍规律一般为25-30年一代,如按明代最后一个丁亥年(1587)算,12代人,每代已超过35年,据此【卢元卿碑文】中提及的明末丁亥年应为南明永历一年,即清顺治四年(1647)。如此推论正确,元卿公应为清初人,此碑也是清初年不久所立矣。再往前溯源,苟坝卢氏祖子坚公迁入遵义时间约为公元1560年左右,时为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后期。卢同笋识
 
      卢氏《脉派同源》简谱:主编:卢任伦,委员:卢永候、卢永权、卢远強、卢远祥、卢在奇
 
字辈表
      南白老木顶芶坝:  正国天源显 永远在朝纲 世德金玉本 高泽樹明堂
      南白街上           应乾忠言碧 正元世方登 诗书启后贤 福庆羡家邦
      马家塆金鸡        有更之任希占金 单应国元永世明 弘文正大光先治 尚在华廷作良臣
      土坝                 一首传文仕 月书光先德 体义天仁兴 世学原根大 思远立几国
      1986718日统一字派辈份,原字辈“永”、“方”、“天”、“在” 为同辈,今后统一字派“春光常盛茂 荣华辉杰鑫 龙腾连虎躍 万代举贤臻”
 
楹联:范阳郡氏家声远
         楷模遗輝世泽长
名人:卢朝举 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经济时报记者18798678770
      卢  超 贵州正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注:2011730日卢同笋与贵州卢华会长及清镇市分会副会长卢兴洪、遵义卢光生、广西容县卢好敷等宗亲10多人走访了枫香乡苟坝卢家,受到当地卢氏宗长卢永逵、苟坝会议会址负责人卢朝久、苟坝村主任卢小江及卢朝瑞宗亲们的接待。
 
 
 
附:                       
                              
苟坝--—托起“红太陽” 的地方
 
——卢同笋 2011.8.26
 
      在神州大地上,贵州遵义城妇孺皆知,在华夏近代史上它是一颗熣灿耀眼的明星,它与中国革命息息相连。中国命运处于最危急关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来到遵义,在这里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和红军内部发生了一场决定红军和中国命运的斗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撤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从此红军摆脫了在军事斗争中的被动局面。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正是这次会议上恢复了毛泽东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这是自1932年“江西宁都会议”取消毛泽东在红军中的一切职务以来他再次出山,红军在长征途中残酷的军事斗争现实证明,中国命运离不开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决定毛译东重新回到中央和红军领导岗位上,从而使红军走出了困境,把中国革命带出了低谷,引向了辉煌。
      但说到遵义市的遵义县枫香镇苟坝,可能为很多人所不知。苟坝原名狗坝,解放后更名苟坝至今,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这里住有卢、张、黄等姓人家,但卢氏占大部。该地四面环山,有一小涧,溪水从中穿过,天长日久淤集成一狭长山间盆地,周围苍劲乔木,蔽天蓋地,确为“一片翠林尽为卢” ,这里山青水秀,地阜物丰,风景优美,但解放前此地交通不便,又为荒山僻镇。正因这里的地理环境便于大部队宿营隐藏俢整,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领导机关和红九军团先后二次在这里驻扎。
      1935年1月15-17日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再次进入中央核心机构,但中央总负责人还是博古,中央军委主席是朱德,副主席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为党內委托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届时毛泽东只是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红军在遵义会议后,进行了娄山关及遵义外围等地的战斗,歼灭了王家烈等国民党军阀整建制部队,使红军将士军心大振,红军各部队都想通过打几场胜战来改变被动局面,恰在此前(1935.1.28)的土城战斗因情报失误,而未达到大量歼灭尾追之敌预期目的。红军一渡赤水向扎西集中途中,1935年2月5日中央军委开进“鸡鸣三省”之地的云南省威信县水田寨,在此中央常委召开了贯彻《遵义会议决议》,讨论了常委分工问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才真正在组织上结束了王明路线。 红军二渡赤水后,再克遵义,3月4日在遵义老城天主堂的中央干部会上,决定由朱德任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此时,中央红军还未完全摆脱国民党及云贵川军阀的堵截围剿。1935年3月上旬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与中共中央红军军委纵队进驻苟坝马鬃岭下,毛泽东与王稼祥住在卢家四合院内(苟坝会议会址,现僻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的到来使村民第一次见到新型的人民军队,在红军的宣传发动下,百姓由害怕到拥护支持,并成立“苟坝抗捐委员会”,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等革命活动。红军当时写在卢家大院等地的宣传标语现还保留在。1935年3月10日林彪、聂荣臻军团首长建议攻打贵州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张闻天收到林、聂致电朱德:建议红一、三军团进攻西安寨、打鼓新场和三重堰的黔敌的电报,当即召集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王稼祥、刘伯承、张云逸、李富春、叶剑英等20多人在苟坝卢家新房子召开会议,会议整整一天,争议激烈,红军高级将领们都巴不得以战争的胜利来创造云贵川三省地区根据地,也求得今后红军的生存与发展,一致赞同进攻打鼓新场。此时只有毛泽东一人不同意攻打打鼓新场,在说服不了大家的情况下,以不当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来力争,张闻天见双方争论激烈,同意民主表决,决果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在刚当选七天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又一次表决掉了。会议决定由中央负责军事最后决定权的周恩来起草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将在11日晨下达。此夜毛泽东难眠,洞察当时敌我双方态势,敌军早已察觉红军进攻意图,调兵围剿,红军若进攻打鼓新场战斗如不能速决,反而会在黔、川之敌的合围围剿之中,必四面受敌之危,累及全局,也不能贯彻摔掉敌军围堵,北上之战略部署,觉得此役决不可战,否则将中央红军再次置于绝地。他深思熟虑,审时度势,提着马灯由卢家新房子去找住在不远处的周恩来、朱德,三位红军领导人再次认真分析了此役的利弊得失,毛泽东首先说服了周恩来和朱德。11日天亮后继续在卢家新屋开会,一番激烈争议后,终于统一众将领认识,一致同意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毛泽东主席再一次挽救了红军,保存了红军火种和军亊实力,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才有后来红军四渡赤水、“调动滇军”、 最后巧渡金沙江,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抗日的伟大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逐渐为党内所共识。
 
     但这一次,从毛泽东提出辞职到重新担任前敌司令部政委没有超过24小时。因为当晚毛泽东去找周恩来仔细研究之后,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取消了,事实很快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是正确的,红军避免了一次不应有的损失。“打鼓新场风波”引起了毛泽东的思索。他向周恩来、张闻天提出,军事指挥“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讨论”,不能处处搞“少数服从多数”。指挥作战,权力必须高度集中。3月12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又在苟坝卢家新房子召集会议,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建议,并得到一致通过,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红军军事行动,也正因这次苟坝会议,才真正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地位。苟坝卢家村卢民先生家新房子召开的中央红军“苟坝会议” 也因此留名千古!
 
中央红军苟坝会议会址   2011.30 
 
贵州卢氏,会长卢华(左一)   卢同笋 摄 2011.30
 
  
            
    与苟坝卢氏宗亲合影                        与贵州宗亲在苟坝 
                                
  
苟坝会议会址及毛泽东、王稼祥住处                      中央红军驻扎处
 
 
 
  卢焘先生蒙难纪念亭  
 
 
            贵阳卢焘先生蒙难处                   浩然正氣碑(卢焘)
 
 
 
 


1350882发表于:2019-8-2 19:22:06
简历http://www.onjobs.com.cn  范文http://fanwen.gwygd.com 经验http://www.gwygd.com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8 + 21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寻根谒祖(十八-1)--西南行•遵义卢氏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