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论河北名士卢植(连载三)
2016-04-26 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
[作者简介]卢骅,1957年生,历史学学士,辽宁社会科学院信息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四、注重文化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卢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经学家和教育家。时人称他为“海内大儒”,决非溢美之辞。
在经学研究方面,卢植著述颇丰。在任九江太守之前,卢植“以疾去官”,遂潜心于经学研究,并写成《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两书。《尚书》与《礼记》是中国经学的经典之作,由于书中的深奥哲理和古代汉语用字用辞与论义之乖僻,即使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未能全解其意。而在卢植那个时代,时人与《尚书》、《礼记》创作的年代较近,加之卢植少年时跟随“通儒”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宂”。他的这两部经学著作,“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是奠定卢植“海内大儒”地位的代表作,对于我国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卢植还与当时的名儒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另著有碑、誄、表、记六篇,均是有关经学和历史等内容的重要文献。
卢植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问家。他少年时代即受到良好教育,与东汉经学大家郑玄同窗,少年时同入大经学家马融门下,“侍读积年”。他乐于助人,肯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从不保守,就连郑玄也曾得到过卢植的帮助。卢植做学问的特点是“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就是能够把握学问的精髓,不读死书,不为现成的“章句”所囿,学以致用,为将来“济世”服务。这种治学态度和方法,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提倡的。
卢植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少年时从马融学习,是马融的得意弟子。马融有学生四百多人,能登堂入室亲聆讲学的不过四、五十人。其他学生要靠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因卢植学业名列前茅,被称为马融的“门人冠首”,曾替代马融教授了不少学生。这是卢植执教授徒办教育的开始。完成学业后,他即回故里“阖门教授”,继续办教育,同时研究经学。他因病辞去九江太守后,曾在一段时间内一边养病,一边专心研究经学,同时指导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即使在职官任上,也一直没有中断对经学的研究,并坚持指导教授学生。他曾上书皇上,建议“宜置博士,为立学官”,即广开教育,设立主管教育的官员,目的是“以助后来,以广圣意”,就是要培养接班人,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使国家、朝廷的意志和儒家学说得以传播四方。据史载,卢植的学生中有不少名人雅士,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辽西名士公孙瓒、东汉名儒高诱等。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早在东汉时期,卢植即注重文化教育,并潜心钻研,著书立说,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堪称师表
卢植为官做人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以伟岸的形象和清贫的生活,倡导并实践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时人和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从史书记载看,他一生是清贫的。他曾长期为官,且身居要职,权重当时,按说生活应该相当富足,可事实上他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他因病辞去九江太守后,曾上书皇上,内称因“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家乏”,就是家境贫困,连缮写书稿的能力都没有,他请求皇上派两个书生,帮助他完成著书任务,还请求朝廷负责两个书生的费用。由此可见卢植生活的清贫。他为官清正廉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决反对行贿受贿。比如他抵制大太监左丰,拒不行贿左丰,就是明证。他自己不行贿,也不受贿,否则他的生活就不至于“家乏”清贫了。
卢植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性情豪爽刚毅,宁折不弯。史载他“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除能饮酒外,别无嗜好。他在马融处学习时,“(马)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卢)植侍读积年,未尝转眄,(马)融以是敬之”。他认为“近色信谗,忌之甚者。”卢植夫人在其子卢毓(字子家)10岁时逝世,卢毓“十岁而孤”,与乃父相依为命。卢植持家节俭,教子有方,终将卢毓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魏志》载:卢毓“以学行称,仕魏至侍中、吏部尚书。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不,在卢生(指卢毓)耳’”。魏帝对卢毓信赖嘉许,由此可见一斑。卢植持家教子有方,其子孙秉承卢植家风,使卢氏渐成名门望族,位晋天下“四大望族”之列;其裔孙如今遍布海内外,名人辈出,勋业赫赫,可谓明德有后,书礼传家。
卢植是我国最早倡导俭葬的人。他晚年隐居上谷。初平三年(192年)仙逝,享年71岁。临终前,他“敕其子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东汉时期,盛行奢靡之风,尤其是朝廷和官宦人家,更是讲究排场,骄奢淫逸。卢植不齿于与之为伍,生前节俭宁静,身后力倡俭葬,且率先垂范,其葬仪之俭、古今罕闻。时至今日,卢植俭葬的做法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卢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者。他的高尚品格与节操,不仅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立与传承做出了贡献,也惠及了他的子子孙孙和深受卢植学说影响的人们。今天,我们研究卢植生平,就是要学习他为国献身、为民出力的爱国主义伟大精神,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过来,传承下去,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与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