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庄奕贤
(2016年4月2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襄会务,总结经验,谋划未来,顺利完成了换届大会的各项任务。在此,首先让我代表刚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理事会,向与会代表给予我们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指导大力支持本会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创立本会的民革福建省委会和近十年带领本会开拓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游嘉瑞会长,刘以籁常务副会长,各位副会长和第三届理事会全体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承蒙大家的错爱,推选本人担任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我既深感荣幸,又有些忐忑不安,唯恐难以胜任。这不仅是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对姓氏文化研究涉猎甚少,更因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实属任重道远。但有本会多年来已经奠定的良好基础,有省委统战部、省社院和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领导大力支持,有本会各分支机构和全体会员的鼎力支撑,我和新一届理事会同仁定当竭诚努力,携手同心,尽力尽责推动会务与时俱进,持续拓展,努力不负组织的厚望和大家的信任。
对今后五年的工作,刚才游嘉瑞会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六点很好的思路,我完全赞成。等一下雷春美部长要代表省委和省委统战部作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在这里,我只想简要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把握正确方向,努力发挥正能量
我们要始终秉持创会宗旨,坚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兴会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念,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准方向,在服务新福建建设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姓氏文化资源的丰厚优势,致力将本会及所属各姓氏委员会建设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增进海内外同胞联谊的纽带、弘扬传统美德的舞台、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催生社会名流贤达的摇篮,为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应有的正能量。
二突出工作重点,深化两岸交流
以姓氏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宗亲血缘亲情为纽带、以两岸基层百姓为主体,广泛深入开展闽台民间交流,是本会创立的初衷,并为历经七届的“海峡百姓论坛”所验证,这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独特优势,是以血缘认同增进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为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最佳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英九先生说的那样: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要总结和运用以往成功的经验,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变化,新动向,不断深化内涵,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把继续办好“海峡百姓论坛”,深化两岸宗亲交流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各姓氏宗亲团体发挥各自优势,与岛内宗亲建立以姓对姓、以民对民的对口交流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形成依靠大陆人民千军万马共同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注重基础工作,加强自身建设
只有强基固本,才能持续发展壮大。首先要加强班子建设。作为会长,我定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带头搞好班子团结,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各位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充实班子力量,完善组织结构,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工作整体合力。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要依据社团管理相关法规和本会章程,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规程,促进会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加强对各分支机构的工作指导与有效管理。三要强化学术研究。作为姓氏源流研究会,顾名思义就应当把加强姓氏文化研究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开展海内外宗亲交流的基本前提。应促进文化研究与宗亲交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会和各分支机构都要进一步充实加强开展文化和学术研究的队伍,组织并支持热心研究、善于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各界有识之士开展各姓氏的溯源探流、族谱编修、文物保护、学术研讨和优秀族训、家风的宣传等工作。只有潜心练好这些内功,才能不断丰富宗亲交流的文化内涵,提升联谊活动的实际成效,才能为海内外尤其是台湾同胞回祖地寻根谒祖、续谱联宗活动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也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华姓氏文化的独特魅力。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按照初步方案,今年六月我们将再次入岛举办“第八届海峡百姓论坛”,如何在岛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办好论坛,需要我们认真筹划,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献计献策,及早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这次代表大会得到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省民政厅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具体帮助,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殷切期望他们对我会工作一如既往地加强指导和支持 !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理事、各位代表身体健康,阖家辛福,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