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卢循在闽东沿海的活动
林校生
西晋的统一局面很短暂。晋武帝于太熙元年(290)死去,惠帝元康元年(291)以“荆、扬二州疆土广远,统理(治)尤难”,割荆州三郡、扬州七郡设立江州,其中包括晋安郡和建安郡。永嘉(307-312)乱起,胡族驰骋中原,京洛危殆,政治控御力不能到达江南。司马睿渡江,江左政权渐具雏形。他在扬州立稳脚跟后,永嘉五年倚重王敦平定江州。公元318年正式建立东晋王朝。
东晋一朝各种矛盾丛集,统治集团内乱频频发生,有时也影响到偏远的闽中之地。成帝咸和二年(327),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苏峻和平西将军、豫州刺史祖约以北方流民帅的实力联兵反叛,次年攻入京师建康。各路晋军推举一代名将、六州都督(荆、雍、益、梁、交、广)陶侃为盟主。陶侃有所犹豫,江州军政首脑温峤致函敦促,谈到“近已移檄远近,言与盟府,剋后月半大举,南康、建安、晋安三郡军并在路次,同赴此会,惟须(待)仁公所统至,便齐进耳。”后来陶侃终于统兵平定了苏峻之乱,其中也包括建安郡和晋安郡地方军的参与。
当时对福州沿海一带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孙恩卢循反对门阀政治的武装斗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的领导人孙恩、卢循、徐道覆和其家族,他们都是北方南渡的侨人,都属寓居江左的次等士族,都信奉五斗米道(天师道)法术,相互通婚,都活动在建康以外而不得进入东晋政治中枢,都有突破门阀政治限制的要求。这些共同之点和条件,使孙、卢、徐三家结合在一起,力求凭借道术跻身门阀政治行列之中,失败以后,转而利用他们所团聚的道教信徒乘时举兵,反对当权的司马道子父子。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下令三吴各郡,公卿以下被转为荫客的官奴都移置建康,称作“乐属”,以补充朝廷兵员,“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孙恩以郁州岛为栖泊之所(在今江苏省灌云县东北,今已与大陆连接),乘机起兵反晋,会稽、吴郡、吴兴、永嘉、义熙、临海、东阳、新安八郡都有人举兵响应,孙恩的部众暴增至数十万人,兵锋直指建康。但他主要活动于临海郡以北的浙江、江苏地区,与福州沿海关系不太大。
402年,孙恩兵败投海自杀,他的妹夫卢循、卢循的姐夫徐道覆率众继续战斗。《宋书·天文志》记载:“(孙恩死),卢循自称征虏将军,领其余众略有永嘉(温州)、晋安(福州)之地。”他接受桓玄永嘉太守之号。403年,刘裕进击卢循,从永嘉郡一直追到晋安郡,卢循由海道南逃。404年,卢、徐所部攻下番禺,获得广州作为大本营。410年-,攻杀江州刺史何无忌,南康、庐陵、豫章诸郡守、相弃城而走。据《宋书·张茂度传》,晋安太守张茂度和建安太守孙蚪之接受卢循的符书,供其调役,因此一度被免官。从这类事例看,东晋官员与卢循之间并非壁垒森严的敌对关系,而朝廷对投附卢循的地方长官也未严加惩处,这值得留意。卢、徐之兵浩浩荡荡向建康挺进,没能最后获胜。但他们从广州挥师北上,或从苏浙南返,福建沿海和浙南一带是必经的补给地,特别是福鼎的沙埕、嵛山以及流江、罗唇等海滨村落,成为卢循水军经常驻扎的据点。411年,卢循兵败投海自杀。
孙、卢反晋,坚持了十二年之久,公元400----401年、410年两次进逼京城建康,几乎推倒东晋王朝,声威之壮,可想而知。又披裹五斗米教外衣,“以鬼道疗病”,以巫术禳祸,其诱惑力之大,也可想而知。他们拥有强大的海上军队,发兵时,往往“舳舻千计”,“连旗而下”。《义熙起居注》载:“卢循新作八槽舰九枚,起四层,高十余丈。”日本学者松浦章结合《宋书·武帝纪》解释为,义熙六年(410),“卢循已经建造了拥有八个船舱的大型船舶”。这正与水性和造船技艺绝佳的闽越人气味相投。福州一带作为滨海之地,与五斗米道(天师道)有天然的联系。孙恩“出没海岛,为闽、浙患。恩死,其党卢循继之。循灭,余种悉遁入闽”,漂泊江海之间,其后裔被人称为“泉郎”、“白水郎”或“游艇子”,可见其在民间影响之深远。
晋宋之交,卢循所部基本上都属东南沿海的少数族群,史家记录了其中两支族群的信息。《资治通鉴》卷115晋义熙六年(410)载何无忌参军殷阐语: “(卢)循所将之众,皆三吴旧贼,百战馀勇,始兴溪子,拳捷善斗,未易轻也。”始兴郡治在今广东韶关,溪子是对溪族的鄙称,溪作为族称也写作“谿”、“傒”、 “奚”。溪族大多以渔猎为业,陈寅恪认为,实际上就是《后汉书·南蛮传》中的盘瓠种蛮。现在学界多将盘瓠蛮指为畲族先民的一支。
溪族之外,还有蛮蜑。《三山志》卷6载,福鼎桐山、沙埕港有白水江,并引《太平寰宇记》卷102记载,“白水郎,夷户也,亦日游艇子,或日卢循余种”。他们“举家聚止于一舟,寒暑、食饮、疾病、婚娶未始去。”今天福鼎沙埕港、霞浦三沙湾和蕉城三都澳一带的群众中,还流传着“白水郎”的故事。明末清初的顾祖禹也说到:“今泉州夷户有曰泉郎者,亦日游艇子,厥类甚繁,其居止常在船上。船之式,头尾尖高,中平阔,冲波逆浪,都无畏惧,名曰了鸟船。”福州蛋民来源纷杂,其中也有卢循残部下江海而入蛋(蛋)家者。今长乐县筹东村的卢姓蛋民便归宗于卢循。
孙恩、卢循、徐道覆纵横东南沿海地区十多年,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治,其直接政治影响是造成南朝次等士族和寒门力量的上升,也可以说,孙、卢、徐的政治诉求在其身后得到一定的实现。跟随起事的数十万农民的斗争虽然具有反剥削、反压迫的正义性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地位并不能有所改变,民间的武装斗争依然时有发生。
节录自《六朝闽东史事四题》
原载《福建文史》2013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