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卢锻
卢木荣
卢锻,是卢天潢的第十八代孙。明末出生于碣石,清初移居大塘,乃大塘卢氏大多数人之祖先。其始祖卢天潢为宋中散大夫,官至循州刺史,祖籍福建莆田,后定居碣石。子孙分布于海陆惠等地,海外也有不少人。嗣后荣显者代不乏人,兹难一一叙录。至于卢锻的祖辈父辈之功名德行,均有志可稽。卢锻励志笃学,受较优越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努力奋进,加以时势的锻造,方成遐迩扬名的一代伟人。
卢锻字百炼,族号学纯,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壬辰 (1592年),卒于清康熙四年乙巳(1665年),陆丰大塘人,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并奉命监军南安。
卢锻一生喜交朋友,乐意助人,又忠君爱民,疾恶如仇,是一位国人称颂的保城御寇、抗清卫国的民族英雄。
卢锻天生好学,少年时便勤习《春秋》、《诗经》,才华显露。进海丰县学时,三批名列前茅,35岁补廪,43岁时,海盗刘香勾结倭寇围攻碣石城,卢锻出自民族大义,身先士卒,率领乡勇给予狠狠回击,使贼寇五攻不克,大败而逃。当时东北城墙雉堞圮毁,岌岌可危,卢锻亲率乡勇日夜据守,独当一面;东门城外有一排居民住房靠近城墙,经常受到盗寇侵犯掠夺,他出高资赔偿屋主拆除房屋,构筑炮台以防骚扰,保卫群众安全,卢锻的经略雄才,深受驻防碣石卫的朝廷官员的赏识,凡制订海防治安策略都要卢锻参予议决,使猖獗的海寇不敢轻举妄动。
1642年考取壬午科岁贡,5 1岁的卢锻进京廷试,授任京秩,官封兵部职方司主事,他随即荐疏治南安监军道。
在监军期间,由于卢锻忠心耿耿,勤政爱民,加强安抚教育,多做赈灾救穷工作,,历两年而南安大治,功绩卓著,民颂青天。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京都沦陷,皇帝遇难,鞑虏横行,烧杀抢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卢锻怒发冲冠,发誓要食胡虏肉,饮匈奴血。他朔风戎马,寒光铁衣,先后随福王、唐王、桂王在江南转战万里,与清兵浴血搏斗达十年之久。直到桂王逃亡缅甸,,见大势已去,才不得不同礼部尚书黄奇遇(揭阳人)渡海潜回碣石,隐伏在深山密林的八万双沛村,养精蓄锐,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可惜壮志未酬而辞世。时值康熙四年,享寿74岁。康熙十一年筑坟,墓碑坚持以“龙飞”纪年,誓不承认“康熙”年号,其民族气节和忠贞纯一,确可贯长虹而辉日月。
乾隆三年,清廷为顺应陆丰人民对卢锻爱戴之心,才以“御寇保城”的功绩,由碣石总镇韩良卿、海防同知应上苑出面在碣石城外为卢锻建“功德祠”。又得到乾隆君的准旨,崇祀乡贤。御批云:“前明兵部主事卢锻,负经济之才,抱安邦之策;破家御寇,一方咸赖安全;殚力庇民,群贼凶锋尽折。且捐租而和族党,出谷以赈孤寒,此皆实行炳著于生前,享祀宜膺于身后。……今广东乡贤一名,前明兵部主事卢锻,准其人祀,候命下之日,臣部行文,该抚臣照例遵行可也”。
卢锻的一生是抵抗外侮,保家卫国,忠君爱民的一生,由于经过清廷二百余年的禁锢,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大都湮没而不彰,其遗物遗作所存无多。但从几首遗诗中,足以说明卢锻爱国爱民之心。
——摘自《百炼诗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