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卢氏:卢经陵园你们去过吗?
范阳卢氏:卢经陵园你们去过吗?

 

范阳卢氏:卢经陵园你们去过吗?

——来源:范阳卢氏

    卢经陵园位于厦门市集美区侨英东安村曾厝山麓,为“天鹅孵卵”形状,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墓葬、亭阁、古槐树、墓埕组成。东临厦门海,西距福厦高铁厦门北站4公里,南距厦门市区8公里,北距同安县城12公里,位置得天独厚,誉为“风水宝地”。

   

    卢经(1571-1649),字乔权,号得一,福建长泰善化里靑阳社(今漳州市长泰县枋洋镇靑阳村)人,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少年时随父迁居同安杜桥村。他孜孜不倦、勤奋进取,明万历壬子年(1612)中举人,天启乙丑(1625)中二甲进士,先在行人司任职,曾两次奉命封藩。庚午年(1630)擢为四川道监察御史,晋升都察院巡抚之职,奉命巡按河南道。他忠于职守,体恤百姓,政绩屡著。(1634)崇祯七年,卢经奉 崇祯皇帝之命,“带天巡狩”,为河南道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上任期间,遇皇亲莱阳郡王朱肃顸凭借宗藩特权,夺田争地,恣行吓诈,欺压百姓,他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由此遭受诬陷,又因正言直谏,蒙冤入狱,备受折磨。晚年回乡,定居于同安,清顺治六年(1649)逝世,享年79岁,葬于同安十四都人得里(即今集美东安曾厝山麓)。据《长泰县志》载:卢经,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初授行人司,擢御史,巡按河南,以疏劾郡王,忤旨遣戍。

           

    卢经为民请命遭迫害,而浩然正气长留人间。清雍正元年(1723),朝廷为卢经恢复名誉,雍正皇帝御赐“忠谏”匾以示表彰,诏令入祀县忠孝祠。雍正五年(1727),又授予“忠谏”美名,敕命在长泰靑阳建祠(现为省级涉台文物点)。卢经因其高风劲节,爱民惩恶的美德而深受后人的敬仰和爱戴。360多年来,卢经陵墓始终为其族人和周围村民所祭扫。

    明、清至当代,陆续有大陆卢氏族人分赴台湾,面前已繁衍后裔数万人,主要分布在台北、新北、新竹、苗栗、桃园、彰化、台南、金门等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台湾卢氏宗亲不忘先祖,纷纷回乡谒祖,参拜卢经陵园,表明海峡两岸卢氏宗亲血浓于水的亲情。2007年10月2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以“厦府[2007]388号文”公布卢经古墓葬为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使之成为联结两岸卢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2010年11月16日(庚寅年十月十一日)两岸卢氏宗亲代表在这里举行了隆重到陵园重修开工仪式。陵园重修协调小组用政府拨给及宗亲捐赠的40多万善款,组织陵园修缮,历时一年完工。

    【卢经忠谏府】

    卢经忠谏府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枋洋乡青阳村,创建于清初,又称卢氏家庙、豸绣堂,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府第南向,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侧廊、正堂组成。单檐悬山顶,燕尾脊,侧廊为单檐歇山顶,正面凹窝式,明间内收,中为对开大门,青石浮雕涡的抱鼓石,两侧为木隔扇,大门上悬挂有“卢氏家庙”匾。门厅进深一间,面阔三间,侧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圆柱;鼓形石柱础。梁架九檩五架梁,瓜斗,肥束,雀替作透雕花草图案。明间第三进作公妈龛,正堂供奉卢氏的开基始祖秉崇及卢经夫妇等卢氏先人的神位。上悬挂有明、清两代的“忠谏”、“世馨俎豆”、“同胞参将”、“选魁”、“进士”等匾额。遗留有赞颂卢经的事迹及卢氏衍传的对联二副。门前为大埕,埕中竖有三副旗杆石。分别为卢经于1612年中举人,1624年殿试二甲进士,1634年由四川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按晋升都察院时,在卢氏家庙前所立。

            

   这座宫殿式的古建筑,面积不大,装饰也不显繁华,但古朴典雅,是一处可资纪念历史名人、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遗产。1994年3月,该县将其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卢秉崇1427年从漳平霭平山分支长泰青阳后,至第三世卢志盛的第三子卢钅元 福在明成化年间分支台湾台南。清康熙末期卢仕宽分支台北。现在台湾地区的卢氏后裔主要分布于台北、桃园、彰化、苗栗一带,人口约一万人。2005年10月5日,台北市卢氏宗亲会理事长卢忠义先生率团到卢经忠谏府寻根祭祖。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8 + 0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范阳卢氏:卢经陵园你们去过吗?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