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宗泰公是如金公七世孙新证据
——兼复卢品车“宗泰公绝对不是如金公后裔”之论
最近,漳州宗亲得到文宝公第二子天爵公后裔从南靖船场迁居台湾手抄本家谱(清雍正年间版1723-1735年间)。该谱有甲乙本,道光癸巳年卢位俊手抄,谱载明末开始向台湾移民,记有一百一十位卢氏迁台者姓名,收录唐代先祖事迹等内容,共420页。里面记录的内容98%与漳州谱一致,漳州谱172页,本谱420页,内容更加详实,如记载了本谱历世修谱人,修谱份数,谱存何处,部分先祖生卒时间及墓葬情况等等。记录代系一世至二十五世传承栏跟漳州谱一样,同时记录永定带去族谱是仁宁号族谱(元至元六年[1268]十九世笃霖、笃武等修了仁义礼智四套族谱分与四房),此时因家族避祸因由,外迁人员较多,他作为文宝公第二子,迁居后带去的族谱最接近原样,同时其最早迁居所以没有受到县尹公抗元活动的影响,因此族谱没做隐藏,目前己知南靖金山都美村即是天爵公支系,其族谱跟漳州谱最接近。本谱的发现,与漳州谱相互印证,将对如金公世系的源流研究提供帮助。
从新近发现的《南靖卢氏族谱》中,基本上可以了解到几个历史变迁导致的漳州谱与麻田谱之间误差的根源,在此向各位宗亲做个汇报:
江西麻田祖地修谱的人有种声音质疑说,为何现在只有漳州地区出现宗泰公是如金公后裔的记载,而江西迁居出去的没有?
首先这里要明确一点,宗泰公的身世绝对是个谜,这应该是所有宗亲公认的事,宗泰公去麻田最早说法是避祸,三个儿子行燕居之势,江西麻田谱修谱第一人是宗泰公第七世孙孟坚公,同时孟坚公生卒时间不详。这是漳州宗亲2013年第一次去麻田得到的最初的版本信息(现在都变了!),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些信息是:
1、 宗泰公是避祸,因此身世成了谜。因此他的年考不准确是存在的,现在无论怎么编,只要麻田修谱宗亲坚持宗泰公的年考,宗泰公到光稠公五代166年这样传代一定是个过不了的坎,也正因为这个年考导致了宗泰公是如金公七世孙成了唯一的争议点。
2.麻田修谱是宗泰公第七代孙修的,记录的是麻田世系的状况,往上己然无法追溯,所以之后麻田出去的一定看不到与漳州连带关系,这个一定是这样存在的。
3.2013年漳州宗亲在麻田谱牒看到记录孟坚公事迹的文字是写生卒不详,而在漳州谱里记载的信息是:孟坚公官秘书郎,提点江西制镇史镇漳州,遂卜地于北岭即今蕉塔舂臼坑是也。所以为何漳州能有麻田的信息,起源也许來源于此。
这是麻田谱跟漳州谱不同的历史根源。
再來说说永定系后裔有部分谱牒将如金公与宗泰公二祖并列一事,漳州谱记载:文宝公因官汀州儒学师长遂带丹书铁券携二子并弟侄遂任入籍。文宝公前往永定时年代应该接近南宋末年,文宝公长孙县尹公在同安县当知县时,已经开展抗元活动,时元朝大军已经进入福建了。这里有几个要点要请各位宗亲注意:
1、 因漳州卢氏在南宋绍兴二年迎來如金公敕封为竭忠辅国大将军,金身崇祀漳州北门威惠庙的天大喜事,十八世孙卢恭成了南宋驸马,随后而來蒙元大军压境,在政治上漳州卢氏作为皇亲国戚反成了一种危险的身份,因此文宝公有机会带上如金公丹书铁券,族谱如此详细记载应为守祖族人所记载。
2.文宝公二子天爵公后裔记录的族谱接近漳州谱,世代排序也一致。说明了当时不同迁居祖所受当时环境变化影响的不同。证据有新发现的台湾谱,南靖金山都美谱。至于有的有留存有的没留存,文革期间对谱牒的破坏导致资料不全,变成很难佐证一些历史细节了也是个问题。但有个事实是永定系在没说宗泰公不是如金公七世孙之前,永定是按传统每年都有回漳州祭祖的。
总结下来麻田迁居的起因导致断了与漳州的联系,永定因政治原因隐瞒了与漳州的联系。这就是现在引起争论的历史起源。
最近看到广西卢品车宗亲写的一篇数据繁多,言之凿凿的短文,言及:卢坤城本是县尹公后裔,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一直坚持卢宗泰是卢如余的后裔,这不符合事实。使得我惶恐不安,我突然觉得自己需要躬身白省我内心有无个人什么某些原因,导致我坚持品车宗亲所说的)不是事实的事还在摇旗呐喊。我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心中坦然。所以今天我先郑重声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镇新内村考墘人氏,卢氏如金公后裔五十世裔孙,宗泰公直系,县尹公第廿九世裔孙卢坤城个人无私心,所言所写之事皆因祖上传下族谱记载明确,所以依谱发声。此乃子孙后代应行之举,无有其他,望各地宗亲今后勿妄加猜度,有话摆桌上谈。拜托!
至于品军宗亲的这篇详尽数据的文章总结起來简单谈几点:
品军宗亲所列数据里除了子阳公、中湛公、如金公、光稠公有明确年考记载的数据,其他人年考是用天干地支推算的,不是真实记载。
在计算传代上如金公年考引用错误数据,他开篇有如金公谱载公元648跟史载年考公元653年,史载年考比族谱少5岁。品军宗亲是不是为了强化他的结论,最后在得结论的计算数据用史载,也就是小5岁的那个年份,但是那个年份是错的,因为如金公是在唐总章元年(668年)以府兵校尉的身份来漳州的,若按品军宗亲为准,那么如金公15岁就当了府兵校尉,显然不可能。可见数据没认真去论证,错误的数据得出的一定是错误的结论。
品军宗亲在写到漳州谱七世孙宗泰公时,把同为七世孙的夫鳳公,另马智公拿來做横向对比显然又犯了原则性错误。如金公在世时其八个孙子已经都出生,名字都是如金公取的。到第三世同代人的年龄跨度都己然很大了,到第七代来做横向对比显然不科学。
品军宗亲算传代年考是按第一代开始传代三代,历经时间不是除以三,而是除以二,按他的计算方法宗泰公(674)到光稠公(840)五代一百六十六年除以四,一代历时41.5岁。若如此请问宗泰公避祸麻田时哪里來的三个孩子,且老大老二都是成年人。显然品军宗亲又算错了。
品军宗亲说光稠公家道贫穷所以30、40岁结婚都可能,这样说麻田宗亲同意吗?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代人对吗?唐朝法令可是要求16岁结婚的,再说品军宗亲说穷了就要30、40岁结婚,那是现在商业社会的现象,唐朝末年大家都穷,谁嫌弃谁?古人年寿都比较短,谁敢晚结婚?
从以上看品军宗亲的文章还是漏洞百出,无法让人信服。
清朝末年(年岁破损缺失)南靖金山考墘四房裔孙奉旨入墨溪大宗祭祖,祭文尚存于族谱中。公元2016年10月15日(农历9月15日),南靖金山考墘举行每年一次的秋季祭祖活动,主祭人在祭拜时拜请了开漳始祖如金公,江西祖宗泰公,永定县尹公,平和小坪昱达公,考墘迁居祖乾灵公。这样的流程是我们考墘族人世代不变的传统。
自从2013年有幸參与漳州开基祖如金公宗祠事务以来,开启了我了解卢氏源流的大门。入门时间非常短暂,了解的深度与广度还是相当的粗浅,因此总是战战兢兢的去探究,小心谨慎的去论证,惟恐自身才疏学浅导致在宗支源流上发表错误言论而影响祖宗威名,愧对列祖列宗。同时拜托所有宗亲、先进多加鞭策与我,让我能够不断进步。在此先行谢过!!!
现附上本支系从开漳始祖至我迁居祖大致的传代世系表明示各宗亲:
漳州一世祖如金公——七世祖宗泰公——廿二世祖县尹公一一廿三世璧玉号东洋公——廿四世定卿公——廿五世昱达公(漳州平和小坪迁居祖)——廿六世谦义公——廿七世尾公——廿八世大显公——廿九世乾灵公(考墘迁居祖)。
因族谱扉页有残缺,考墘大致迁居年份在永乐年间,乾灵公传至本人是第二十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