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发现珍贵抗战诗刊
寿宁发现珍贵抗战诗刊

 

——来源:福州晚报 2017年02月06日

寿宁发现珍贵抗战诗刊

留下一段民主人士的爱国佳话

 

□史林折枝 ■韦希成 文/图
  日前,闽东古镇寿宁县斜滩发现上世纪40年代、反映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保存70余年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抗战诗刊《战生诗刊》。笔者日前拜访了《战生诗刊》的创办者之一,时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福建学院院长郭公木的后裔郭峰。
  他讲述了抗战时期,家乡斜滩的工商、教育、文化各界人士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对敌斗争,支援抗日运动,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战宣传。马来西亚爱国归侨诗人卢少洲与斜滩贤达文人志士郭公木、何绍兰、何凤丹、韦义夫等人共同创办的《战生诗刊》宣传抗日救亡,在寿宁留下了一段民主人士为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佳话。
  1937年七七事变后,斜滩的社会贤达对抗战时事非常关注,利用船运的便利,每天都会看到从福安寄来的、由福安农校教师游通儒主编的《战生日刊》。这是一张油印小报,内容是前线战讯、战役地图等,编得很好。台儿庄大会战、义勇军炸沉日舰“出云号”的胜利消息均由这张小报传到斜滩,闻者欢欣鼓舞,有人还当街买酒,开 怀痛饮,以示祝贺。
  在这张小报的影响下,斜滩进步文人遥相呼应,创办不定期的油印诗刊,创刊号举办折枝诗唱,发起诗歌会,以“战生”二字征诗竞赛,刊出“不战除非身死日,舍生莫待国亡时”“宁战沙场还马革,不求尘世老羊裘”“若生无用何殊死,惟战能存不恤危”“战生二字义分明,不战如何可得生”等,借以宣传全民奋起抗战,抵御外侮,不当亡国奴。诗刊征稿启事发出后,福安、霞浦、三都等闽东各县以及连江、福州等地人士投稿不下千篇,相继被选中登在诗刊上。从1939年至1945年,断断续续出版了22期,从第3期起即以《战生诗刊》冠名。郭峰说,上述几首诗句是10年前,当地文化中心筹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时,在原主编卢少洲的儿子卢红伽家中发现的。它们刊登在《战生诗刊》创刊号、第16期以及1945年“8·15”日寇投降的号外上。
  抗战时期,斜滩名门望族、爱国归侨诗人卢少洲一家致力于抗日救亡运动,写下了许多激励斗志的诗篇,其与伯父雁洲、儿红伽、女双修三代四人均以诗著名,在《战生诗刊》上发表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诗作,曾传诵一时。如卢少洲1939年所作的《闻祖国战讯》:“大陆将沉岂有家,汹汹豺虎正磨牙;剑头含蜜心何险,釜底抽薪计未差。自闪孤光穷海月,半凝碧血战场花;叠山壮句吾能诵,也铸昆吾待斩邪。”其女卢双修的一首五言诗《时事有感》也为时人所传诵:“万骨搏新土,谁支大厦倾。人民怀敌忾,壁垒出奇兵。横海楼船壮,连云鼓角鸣。终当凯歌乐,重谱旧生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斜滩民众隆重庆祝,镇上各商家减价三天优惠顾客,沿街张挂各式自制飞机灯、战舰灯、升天鸣炮灯,张贴各种庆祝胜利图画,还有很多红绿标语。三村五境群众闻讯赶来参加游行,鸣放胜利神铳(礼炮)101声后,数千人的游行队伍高呼口号,敲锣打鼓,绕村一周,盛况空前。斜滩文人通宵达旦赶编印刷千余份《战生诗刊》号外,当天即散发给了当地群众,增添抗战胜利的喜悦。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6 + 6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寿宁发现珍贵抗战诗刊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