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生:一位省委书记的家风故事
——来源:2017-03-14 汪德生 文 温馨德语

卢荣景(1933.8~ ),庐江县矾山镇古塘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庐江矾矿、铜官山铜矿工人;铜官山矿党委秘书、党委副书记;中共铜陵市委、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副书记、省长,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人大主任、安徽省政协主席等职。中共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勤勉尽责,踏实做事;廉洁自律,清白做人。”这是曾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对自己、对家人的要求,虽未成书入册,但却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卢氏家人始终恪守的训诫和家风。
安徽省庐江县矾山卢氏,“根出长清,迁自婺源;矾山一立基石定,潜川铸就卢氏心……”(庐江卢氏六修宗谱序)元末明初,卢氏始祖傒公68代孙亨一公从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徙居庐江矾山,至今已逾660余年。
卢荣景系庐江矾山卢氏第22世裔孙,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里虽然很穷,但善良憨厚的父亲还是遵从“穷不丢书”的古训,将他送到私塾,后进入“矾山楷模学校”(初中)。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家,在村里当上一名小老师,教同村的几个小儿童识字。1948年秋,到矾山镇一家私人店铺里当杂工,挑水、扫地、站柜台。

1949年2月庐江解放。1950年他成了一名矾矿工人;1953年他被选招到铜官山矿,当上一名矿山勘察助理技术员。1956年,被调到铜官山矿党委任组织干事和党委秘书,开始从事党务工作,也从始步入仕途。他脚踏实地,勤勉尽责,一步一个脚印。岗位调整,职务晋升。1988年4月,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位列“封疆”。
职务变了,地位高了,卢荣景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了。在出任省委书记时,他给家里兄弟姐妹及孩子们定了一条规矩:我是省委书记,你们的生活水平,在安徽只能是中等,中等偏上都不允许。他要求所有的家人要和他一样,做到“勤勉尽责,踏实做事;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同时给秘书下命令:不允许帮助我的家人和孩子们解决任何的工作和其他的事情,你们之间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

卢荣景弟兄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二。其大哥卢保元,十几岁就在矾矿当工人,退休在老家农村;三弟卢荣祥,60年代就在本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到县乡镇企业铁矿工作。有次受地方政府委托,想通过他为县乡镇企业解决点困难,被他毫不留情地拒绝并批评(2002年因患病去世);四弟卢荣华,铜陵化工学校毕业,分配在化工总厂下属一个企业,在铜陵退休;小妹妹卢荣珍,高小毕业,一直在农村当农民,妹夫是民办教师,他们都是为人忠厚,都是默默无闻在农村一辈子。
对老家的兄弟姐妹如此,对自己家庭的妻子儿女,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卢荣景的爱人叶玉珍,地道的农村姑娘,小时候在农村读过几年书。1956年入党,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铜陵露天铜矿干车工和压风机师傅。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职工精简下放,当时卢荣景是露天矿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尽管当时她怀有身孕,按照当时中央精简下放条件规定是不符合条件下放的,但是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他仍然带头做表率,动员她下放回家。直到“文革”中,她走了“五七”道路,成为一名集体所有制工人,抬大土、打石头、拉板车,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从铜陵到马鞍山,再到合肥,一直到退休都是集体所有制身份未变。在卢荣景出任省长期间,她仍在淮河路二轻系统一个商店当营业员。工资收入很低,退下来之后每月仅有社保300元(直至现今也只有千余元)。

尤其是在他身处省长、省委书记的位置上,作为省长、省委书记的夫人,亲朋故旧,求办事的什么情况都有。但在这个问题上,卢夫人真可谓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不论任何人想尽任何办法、凡送到家中的任何财和物,都会遭到她的无情拒绝。“家有贤妻,夫不招横事。”卢氏之家风,由此可见一斑。
他们共育有四个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个个都能严守“勤勉尽责,踏实做事;廉洁自律,清白做人”之训诫。
大女儿卢琴,1974年下放知青。当时她还不满17周岁,按当时政策规定,是不符合下放条件。时年卢荣景任铜陵市委副书记,分管知识青年下放工作。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他将女儿带头下放。期间,有一次中专招生,她被推荐参加考试,且考得很不错,也被录取了。她回来告诉父亲考上中专了,要去上学了。岂知身为市委副书记的父亲,却告诉她:你不能去上学,你还要在农村继续锻炼。最终大女儿没有去上学。就这样她在农村呆了5年多的时间,才在知青全部返城时,被招工进了铜陵煤气公司工作。此时,卢荣景已经是省委组织部长了,当时有一位同志为了给自己的子女调动工作来合肥,他就把他大女儿一道调到合肥,并把他安排在省烟草公司。又岂知卢部长知道后,态度坚决、毫不犹豫的把女儿退了回去。女儿很懂事,她理解父亲。她默默无声地回到马鞍山,2000年提前退休回家。

二女儿卢芬,是家中第二个下放知青。按照当时有关规定,一个家庭的第二个下放知青可以照顾在本市郊区。但她仍然被下放到江北老家一个偏僻的乡村。1979年参加回城招工考试,她考到马鞍山宾馆当服务员。两年后,她被刚成立的太白书画院选调去学装裱字画工作。她精心学习,刻苦专研,学得一手好技艺,装裱过刘海粟、潘玉良等大师的作品。1993年,省里组织全国书画展,省文联把她借调过来,协助布展工作。后看到她为人忠厚,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有意要将她正式调到省文联。时已是省委书记的父亲,仍然没有同意。三女儿卢萍是卢家唯一上过大学的。但当时是马钢定向委培。因为她们都知道老爸的脾气,毕业后,二话不说,按规定回马钢公司工作。
老四卢斌是个男孩,小时候比较调皮,为了让他摆脱家庭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从小就把他送到马鞍山姐姐家里读书,后来考上马鞍山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有同志热心肠帮助联系分配到省信息中心。卢书记不同意,坚持要按照单位用人的学历标准,儿子条件不符合。对父亲决定,儿子尽管有怨言,但还是能理解。最后被分配到当时条件就已经比较困难的合肥无线电二厂。后企业改制,无线电二厂倒闭。省委书记的儿子,同样成为一名下岗职工。而在此时,身为省委书记的父亲,又给他规定:自己不准做生意,也不得跟任何人合伙经营。1992年,他自己和同学到深圳去打工。临行前,父亲给他强调,在外地不允许打着他的旗号去找任何人,一切必须自力更生。他还真的没有以父亲的名义去找过任何人。通过劳务市场,先后到一个潮州人办的做纺线的工厂和深圳外贸进出口公司打工。几经辗转,在卢荣景退出省委书记岗位后,儿子才通过正常招聘程序,凭自己计算机专业技术,应聘到在北京的一家黑龙江民营企业(亿阳公司)工作。儿媳是他在深圳打工是结交的,自由恋爱。结婚只是两人一道领个结婚证,没有举办任何婚庆仪式。至今在北京的住房还是企业的职工福利房。

卢荣景从政40年,在省委书记的岗位上整整10年。他恪守“勤勉尽责,踏实做事”的训诫,长期主政安徽省工作,殚心竭虑,为安徽省的崛起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治家方面,他牢记“廉洁自律,清白做人”的准则,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他的家庭至今无一人经商;他的整个家族成员,无一人因他的关系而安排到省会合肥工作。期间,有关卢荣景的一些不实传言,后经由中纪委调查核实,结果均为否定的。身有正气不言自威,心底无私品德自高。1998年8月,卢荣景急流勇退,主动要求、经中央批准从省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未到届)。这种高风亮节,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勤勉尽责,踏实做事;廉洁自律,清白做人。” 卢荣景躬行自明,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耳提面命,在第二代、第三代延续、传承。家里的孙男孙女们,在其父母的教育下,在大家庭的影响下,个个健康成长,品学兼优。其中三个年龄大的分别考上名牌大学,有的已在攻读硕士学位。在他们读书的学校里,身边所有的同学、包括老师,无一人知晓他们的祖父(外祖父)卢荣景是何人。
卢荣景为官、为人的家风故事,在卢氏家族,在庐江县,乃至江淮大地,得到普遍认同并广为传颂。

【作者简介】汪德生,笔名罗鸿。现为中国民俗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理事,合肥市社科联委员;庐江周瑜研究会常务理事,庐江民俗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公开发表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杂文等各类文学作品,以及理论研究文章200余篇,近百万字。多篇作品被收录入《中国世纪颂》、《中国当代社会科学论文选粹》、《新时期杂文选粹》、《新中国一日》等大型丛书并获奖。2004年,出版文集《砂石集》。先后担任续修《庐江县志》(1986~2005)、《今古庐江》、《诗词中的庐江》副主编,《庐江县交通志》、《庐江人物》、《庐江民俗》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