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平山支系与永定支系无法对接的考证
卢瑞华
几年来,对蔼平山卢氏支系的源流争论不休,最近有宗亲提出蔼平山卢氏应该认祖归宗于永定县尹公世系。蔼平山卢氏希望省卢会予以考证认定。现将考证情况公布于下,供宗亲们参考。
一、蔼平山卢氏源流记载
安溪虎邱竹园与南安码头镇宫占村澳下卢氏谱载:卢之为姓溯源则出自太公,讳尚,字子牙,号飞熊先生。八十而遇文王,佐理西岐,赐名吕望;后佐武王兴周,称为尚父,封国于齐。孙子傒,齐食采于卢,遂以为姓。但唐汉之前,则不知矣。而福建开基,则如金公其人也。公讳铁,由于河南光州固始县,从岳父陈将军来辟云霄,徙居龙溪,置家墨场。嗣后,由墨场而移居永定者至理成公,移居汀州府连城县广党桥下,住七年,猎游来龙岩县永福里霭平山,见其俗之敦朴,遂卜居焉。遡其年,乃宋嘉熙元年(1237)也。至大明成化七年(1471),开漳平县,遂为漳平人氏。而生志能公,公生太常公,公生六子:长曰亨哥,生二子,秉华则卓源祖也;秉崇则青阳祖也。次曰孟二郎,生吴福,则兴化祖也。三曰孟三郎,生福财,则澳下祖也。四曰孟四郎,生崇智;五曰孟五郎,生秉头,俱住于祖家。六曰孟六郎,生秉恭,则南安福居祖也。谱牒昭然,篡修不一,无非尊祖敬宗之意,使后世之子姓兄弟,披图览谱,虽天涯散处,皆可即谱以寻宗,自能知昭而辩穆。海自幼叨蒙过庭之训,稍长窃有水木之思,是岁来学,台淡寻阅族谱,见燕翼诒谋,恍如祖先之宛在矣,于是敬之弥深,感之愈切,未能稽之于后,重为编修而笔之于书,更成完本以俾后人观览之便,而扬吾家阀阅之风,庶几知祖先之源流,而不失继承之统序己耳。至于恢先绪,绳祖武,又必俟夫圣子贤孙,予拙夫也,岂敢志此。
蔼平山世序原按漳州一世开基祖如金公世序排列记载如下:
二、永定卢氏源流摘录
开基祖县尹公:讳锡字绪龄,系天禄公长子。永定开基为一世祖,娶姚氏、李氏、胡氏生六男。公生于南宋嘉定十五年壬午岁(公元1222年)二月初三日丑时。同安、安溪县令,因号县尹,公任满回籍途经今永定高陂东寨,会有冯、黄、谢三姓苦于扰乱恳留公为地佃受纳租税,每年运粮至宁化交纳,乡号为“开山地主”,吏治廉洁,万民爱戴。承恩命走马佥庄遂择居于今永定坎市大路下,白石井为基。
二世祖东洋公:字璧玉,县尹公三子。生四子,长辉卿、次显卿、三定卿,四达卿,公生于元朝大德年间(1297-1307)。
三世祖梓里公:号显卿,东洋公次子,元末避乱,徙居龙潭西坪。
四世祖枫林公:讳绿受,梓里公之子,生于元朝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甲午岁七月初六子时。
五世祖云枫公:枫林公长子,讳惟益。生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己未岁六月十六日。
六世祖宗礼公:云枫公六子,上杭邑廪生。公后居住太平里高陂城前及龙潭上在。妣张氏:生四子景春、景本、景宁、景忠。
六世祖宗荣公:云枫公七子,居住今高陂东寨。妣蒋氏:生二男景象、景升。
三、无法对接的原因
从以上两谱记载可见蔼平山开基两世名字宗礼、景象、景忠与永定谱六、七两世宗礼、景象、景忠相同,但分析结果有几处不同:
1、蔼平山开基时间与永定开基时间不同,“由墨场而移居永定者至理成公,移居汀州府连城县广党桥下,住七年,猎游来龙岩县永福里霭平山,见其俗之敦朴,遂卜居焉。遡其年,乃宋嘉熙元年(1237)也。”可见蔼平山卢氏1230年即开基连城县,县尹公公元1298年左右开基永定,蔼平山开基早68年。
2、六人名字相同,但出生时间不同,蔼平山开基祖宗礼公出生时间应在公元1200年前,永定六世祖宗礼公出生在公元1400年之后,两者相差200多年。
3、蔼平山第二世景象、景忠公是亲兄弟,永定七世景象、景忠公是堂兄弟。蔼平山景象讳理成,景忠讳德成,永定七世景象、景忠无此名讳。
4、居住地点不同,永定宗礼公居住永定太平里高陂城前及龙潭上在,宗荣公及景象居住今永定高陂东寨。理成、德成居漳平蔼平山。
5、两谱对接势必造成世系紊乱,今县尹公世系繁衍到29世,平均每代27岁。将霭平山世系接入县尹公世系,宗礼为6世,宗礼至卢清又6世,卢清至今繁衍27世,其结果是县尹公世系繁衍到37世,每代21岁,一枝独秀,这也不符合县尹公世系的繁衍规律。
源流论证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的同一,单凭同名一个要素的是不够的。综上所述,蔼平山卢氏与永定卢氏族谱无法对接。
——来源:闽卢会 作者:卢瑞华(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