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闽南特委书记卢叨家属等前往乌山“扫墓”
——来源:云宵生活




卢叨简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云和诏县委、闽南特委、闽南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漳州地委书记,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福建省体委主任、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坚持乌山斗争
1937年7月16日,在国难当头,举国上下奋起抗击日寇之时,在漳浦县,发生了国民党驻军157师将闽南红三团近千名指战员包围缴械的“漳浦事件”;同日,在诏安也发生“月港事件”,云和诏县委及属下五个区委领导12人全部被捕牺牲。闽南的武装力量受到严重损失,乌山的革命斗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恢复云和诏县委的工作,这年冬天闽粤边特委决定成立云和诏特区工委,委派卢叨担任书记;1938年1月,卢叨担任云和诏县委书记,他依靠乌山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抗日救亡、发动群众任务,不久后又转入隐蔽精干、积蓄力量。
1947年春,中央指示要在华南创建闽粤赣边解放区。那时闽南的游击队已分散隐蔽多时,要从哪里重新组建部队呢?卢叨和闽南特委副特派员陈文平等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乌山这个革命老根据地。于是,卢叨同从菲律宾回来的王汉杰等同志到乌山西山岩成立起闽南支队,并且在次年的1月8日,组织了一次很漂亮的坪坑伏击战。
反对极“左”思潮
全国解放后,卢叨担任第一任龙溪地委书记,进了城,工作变了,生活改善了,但他仍把乌山人民装在心中,时刻关心老区人民的疾苦。
1958年,在“大跃进”的高潮中,好些地方大放“卫星”,高唱“跃进”,卢叨没跟着赶浪潮人云亦云,而是来到到乌山乡村,认真做调查研究,了解民情。
有一次,他在一个乡里调查,看见许多人排着长队,等着钟响好吃大锅饭。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阿姆,指着卢叨痛骂:“阿叨,你这个死囝仔!我活了这么老还没有听说过吃饭要排队,还得等敲钟才能吃。‘公家’,‘公家’,什么都要‘公家’,可是‘公家’养的猪像狗一样瘦。”
老阿姆的指责,像一把利剑深深刺痛卢叨。他看着乡亲们过着如此清苦的日子,心比刀割还要难受。于是,他拿出当年对“肃社党”的态度,讲实话,将基层情况如实反映给省委,省委领导要他向群众宣传解释做工作,他便立即在干部群众大会上用本地话做报告:要实事求是,不要浮夸。其中反复强调:共产党人,不可用行政命令压服群众做这做那,农民群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温饱问题。
不久,反“右倾”斗争开始,卢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重要分子,撤销党内一切职务,下放农场养猪养鸡、搞基建。但当时听报告的老区群众则说:“阿叨真话直说,没有变!”
1993年11月12日,卢叨与世长辞,之前,他郑重选择了乌山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12月2日是卢叨骨灰归葬乌山的日子。当灵车缓缓驶进松门时,火铳、管乐齐鸣;站在大路两旁的群众齐刷刷地下跪迎接灵车。一时间,车上车下哭声一片。(小彬供稿,有关资料来源网络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