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志第四节六民间信仰
姓氏志第四节六民间信仰

 

姓氏志第四节六民间信仰

各地卢氏会:

     福建卢氏“民间信仰”部分目前只有如下资料,各地如有新增资料,请尽快提供给省卢会。                     

 

姓氏志第四节六民间信仰

暗亭寺与卢公信仰文化

 

     走进永泰县盖洋乡与尤溪县交界的暗山下,可见一座精致玲珑、飞檐翘翼的古寺,四平八稳地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深山中,如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它就是闽山古刹——暗亭寺。
  暗亭寺最早叫暗然亭,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寺僧和香火日盛,后改为暗亭寺。民国18年(1929年)因濒临倾圮,寺僧募资重建。寺院依山而筑,为重檐歇山檐歇山顶相结合的木构建筑。建有卢公大殿、观音楼、念经堂、一经楼、普陀岩、钟鼓楼等,全用杉木建筑,古朴典雅,金碧辉煌。
    卢公(1624-1665),俗名卢意诚,三十三都卢洋境(今嵩口镇芦洋村)人,清初高僧。卢公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从小替人放牛、砍柴来维持生计,青年以后,出外打工。清顺治12(1655)32岁的卢意诚时出家当和尚,法号元意。他曾游历五台山,后在永泰闇亭寺潜心参禅6年,辟谷不食。康熙四年(1665)九月,42岁的元意禅师告知寺僧和乡人:我某月某日要升天。那天他登上自架的柴堆火化。寺僧和乡人都很惊奇,便将他骨架塑成坐像,在寺中供祀,后人尊称呼他为“卢公祖师”。   

     卢公水 

卢公年轻时就得了烂脚丫病,一到夏天就溃烂、化脓,流出奇臭的脓液。看见他的人都觉得恶心,卢公也为此十分苦恼。他经常出外打工,人们只要看到他的烂脚丫,就想把他赶走,卢公很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到他出家当和尚时,这个病痛还在困扰着他,为了解除痛苦,卢公每天潜心修行,参禅悟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天,他的脚病又发作,他忽然大喝一声,用力一顿。说也奇怪,原是岩石的地面,顿出一个石窟来,并冒出一股泉水。卢公把脚泡在泉水里,结果困扰他二十多年烂脚丫病好了。这石窟里的水不满不溢,舀去多少,流出多少,从不干涸。这件事传开后,周边群众纷纷前来取水治病,“水”到病除。人们把这水亲切地称为“卢公水”。卢公成佛后,这水不单可以治病,还可以驱蝗、祈雨、保人畜平安。

     请卢公

     久旱不雨,古人都认为是旱魃为灾,必须祈雨。旱情严重时,地方官必须亲自出马,炎炎烈日之下不得张伞,到民国11(1922)还有一位名叫贾春济的县长亲自主持祈雨。永泰祈雨多半是到闇亭寺请“卢公”,抬着卢公的香位在旱区游行,祈雨期间严格禁屠,家家吃斋,并把“卢公水”象征性地洒向农田、水井,便能祈雨、驱蝗、保人畜平安,相传十分灵验。卢公也因此被人们尊称为“雨神”。解放后,随着农业水利设施的兴建、完善,“请卢公”现象逐渐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后,几乎没有看到有人“请卢公”了。
     卢公堂      

     永泰佛寺大多供奉有卢公神像,如城关重光寺专设卢公殿,殿门楹联“佛恩泽润娑婆界,无执德著证菩提”,众多善男信女来寺祈求平安。清代到民国其间,各乡多建有 “卢公堂”。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西山片地区保留比较完好的卢公堂还有10余座。其中盘谷乡荣阳村溪坂的卢公堂规模较大,由戏台和两厢楼、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主供卢公祖师神像。除此之外,许多民间小宫庙里都有“卢公祖师神龛”。卢公信仰在永泰影响之大,由此可知。

     卢公信仰以闇亭禅寺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区,永泰、尤溪人最为笃信。上世纪80年代前,卢公是永泰家喻户晓的神明,人们深信他能保境安民、祈雨消灾。他和张圣君一样是农耕时代的农业保护神,一齐受百姓供奉膜拜。

    福清港头镇南芦村“十八党会”每年正月十八日起,秦溪境各宫庙诸神像出游南卢、北郭、宝岫三村,参加活动数百人,所到之处,村民无不进香叩拜,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安居乐业。正月廿一日,诸神像回到各宫庙,活动结束。

    永定坎市“打新婚”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对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的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幸福和狂欢的时刻。这一天全镇上下人如潮,灯似海,欢声炮声连万家,坎市数万名卢氏后裔都会聚集在卢氏大宗祠举办独特的客家传统婚俗活动——“打新婚。这一活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相传,卢姓人的五代开基祖——林婆太百年辞世,农历正月十一日出葬。棺木抬到现在的打新婚地点,突然天降雷雨,待雨过天晴,抬棺木的人回来却发现棺木不见了。大家认为,这是天赐婆太的好风水,于是便在此处筑起林婆太坟墓。林婆太百岁谢世,儿孙满堂,儿孙们为了图个吉利,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为打新婚日,祈求人丁兴旺、美满幸福。

    这天凡上一年结婚的新婚男女必须参加祭祖活动。2005年镇上共有70多对卢氏新婚夫妇。上一年第一个结婚的为新婚头,他将负责下一年筹办祭祖的供品和联络工作。祭祖时摆上桌面上的物品共189盘,分别为:牲仪、十二生肖、茶、酒、果类、瓜豆、鱼类、盆景、宫灯,还有全猪、全羊等等。一般上午筹备和布置场地。下午二时许,早由众族房推举一位德高望重、五代同堂的长辈为祖宗代表,俗称酒醉公,手执擀面木槌(用棉花包裹后再用红纸包住外层书写上早生贵子双生贵子),当新婚头行祭后,酒醉公已喝得微有醉意,由两名后生搀扶而出,手执擀面槌向新婚头背上和肩臂上来回滚打,口里喃喃细语: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等祝语。此时,旁边人群中的新婚男子被你推我拥,你跑我抓地给长辈滚打面槌,新婚者与围观群众共同参与这一狂欢节,欢声笑声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活动达到了最高潮。打新婚意在表孝心,图吉利,维系亲情,同时热情好客的坎市人民还借此机会迎来了无限商机和友谊,家家户户都宾朋满座,喜气洋洋,宅第生辉。

    永定陈东四月八 

    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四月八"是陈东几百年来传统的民俗活动。初七至初九,每次历时三天,以初八最隆重。活动开始后,省道福三线永定陈东路段锣鼓喧天,铳炮连连,彩车、旌旗、青狮、金龙夹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缓缓移动,十几个方阵组成的游行队伍在公路上浩浩荡荡,不见首尾。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陈东"四月八"大型民俗活动的壮观场面。

    "四月八"是陈东几百年来传统的民俗活动。初七至初九,每次历时三天,以初八最隆重。活动开始后,省道福三线永定陈东路段锣鼓喧天,铳炮连连,彩车、旌旗、青狮、金龙夹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之中缓缓移动,十几个方阵组成的游行队伍在公路上浩浩荡荡,不见首尾。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陈东"四月八"大型民俗活动的壮观场面。

    陈东"四月八"祭拜的是"玉封公王"。玉封公王即东晋名相谢安。谢安是东晋重臣,曾统兵抗击前秦苻坚,因以少胜多赢得淝水之战而名垂青史。陈东卢姓人为什么会对他敬若考妣、奉若神明呢对此,陈东卢姓人有三种说法:一说淝水之战后,对于如何处置战俘特别是战俘中的大小头目,朝中意见不一,大部分人主张斩尽杀绝,皇帝也有此意,但谢安力排众议,主张优待俘虏,将他们发配垦边。众俘虏由此得救。内中有个卢姓头目刀口余生,其后裔此后一路南迁,至元末明初其裔孙天佑公到陈东开基,繁衍子孙,为报答谢安恩德,建起广圣庙,立谢安为主神,四时香火不断。二说东晋时权奸当道,有一卢姓忠臣挺身而出,联合另外三位大臣一起弹劾奸臣,不想"打蛇不成反被蛇咬",四位大臣大祸临头,其中三家惨遭灭门之祸,唯有姓卢的忠臣由于得到谢安的力保得以生还,最后流落到陈东,于是建广圣庙报答谢安。三说卢氏原是东晋时的名门望族,后因卢循造反受到连累,有个卢姓之人多亏谢安搭救,才得以逃往南方开基,由此奉谢安为神。

    陈东"四月八"活动范围从陈东村扩展至其余各村,有卢、陈、江、苏、徐、谢等十个姓氏的人参加。活动开始之日,"玉封公王"由广圣庙出巡,沿途至城里、江屋、高峰、上村、陈东、蕉坑、榕蛟、蛟塘、共星、下坪等村各设一个供坛,接受村民祭拜。每个供坛都要停留两三个小时,因此有时还在陈东、共星村过夜。所到之处,村民无不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合家平安村童每每欢呼雀跃,出没于人群之中。善男信女为了表示虔诚,从初六早晨就开始斋戒。在三天活动中,初七为迎神出庙,第一站在"城里"供坛,然后到高东、高峰、上村各点,最后到陂头甲过夜。初八往蕉坑、榕蛟、蛟塘,在共星过夜。沿途各村设坛祭祀。两天为斋戒期,供的是素果、糕子粄。在陈东范围内饮食业一律停业,群众都自觉斋戒。初九开斋,在下坪埔和"城里"两村设坛,以猪、鸡、鱼等等肉食品祭奉,这天四邻八乡的亲戚朋友都赶来陈东做客。家家户户的客人少则三五桌,多则十几桌,甚至一二十桌,好不热闹。三天里,迎神队伍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香烟缭绕,彩车汇聚,观众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气氛异常热烈。直至送神驾回庙,活动才告结束。

几百年来,"四月八"的民俗在陈东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许多旅外乡亲和海外侨胞都千里迢迢赶回来过这个节日,所以陈东人又有"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之说。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5 + 13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姓氏志第四节六民间信仰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