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卢氏入闽任职表
外省卢氏入闽任职表

 

外省卢氏入闽任职表    

    战国以前我国的官吏职位是世袭的,即所谓“世卿世禄”制,国家对于官员的任免并无太多的管理。秦汉时期对官吏的任用已经逐步形成一些严格的法规。西汉景帝时即开始实行回避制度,对地方官吏的任用在地域上逐渐增加限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和唐宋元明时期的补充、完善,到清代时,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员回避制度达到了顶峰。
  官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可以概括这样几类:一是地理回避,即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二是亲属回避,即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应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三是用人回避、科场回避、诉讼回避等其他方面的回避。
  地理回避是指凡为官者不得在本地做官,即回避本籍。
  东汉时期出台三互法”,即“三互谓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唐朝规定不许任本籍州县官及本籍邻县官。宋代,地方官员不仅须回避本籍,而且非本籍但有地产的亦须回避。北宋时正式规定任职须回避原籍。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曾有诏文规定,“知县注选虽甚远,无过30驿。”古代一驿30里,30驿为900里。可见北宋的地理回避制度以900里为限,其概数即为千里。北宋的这种制度被以后的历代王朝所沿用,至明代形成一种非常重要的人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理回避和亲属回避,其次还有师生回避、拣选回避、科场回避和审判回避。
  到明代便成为非常严格的重要制度。这个制度规定,一般文官必须避籍、避亲,即不得在本籍或原籍作官,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做官;如果出现了籍、亲方面的问题,则须迅速调整,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机构做官的亲属中职位低的官必须调往别处;避籍避亲之处,以远为好,如有的朝代规定避入他省者要离本省边境五百里以上,等等。有时还严格规定任满必调,防止官吏原地“坐大”,盘根错节,尾大不掉。这可以叫做“避任”,即不得连任。
  明代回避制度颇严,规定实行大区域回避,即北人官南,南人官北。清代的回避制度打破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划分的做法,改以五百里为限,即官员虽在外省做官,但与原籍、寄籍在五百里以内的地区,都得回避。应该回避的官员,本人隐瞒不说的,降一级调用。如假报亲属、师生关系,或里程不实,借回避之名挑选官缺的,按规避(逃避)例革职。
  清朝对于官员地区回避的规定分为京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官员)和外官(地方政府官员)两种情况。京官的地区回避是指出任户、刑两部司官和道监察御史者的籍贯,不得与所管省份相同。之所以作此规定,除了因为这些职位都属要害部门外,还由于这三个衙门都以省名设司、设道,并各按所称省名辖理或监督所在省份的钱粮、刑名等事。既然诸司、道的职司均与所名省份关系直接,为防止弊端计,于是便有像浙江籍人不得充任户、刑两部浙江司和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务的规定。外官的地区回避是指自总督(相当于省长)、巡抚(相当于地区的行署专员)至州(相当于市)、县官,不许以本省人任本职,有的虽非本省,但本人原籍与所任地方相距在五百里以内,也得照例回避。清朝初年,需回避的官职还仅限于各级地方政府的正职;后来回避的范围逐年扩大。有的人因迁居他省,属于长期寄籍者。对于这些人,乾隆七年规定,无论原、寄籍,“均令回避”。另外还有一种人存在原籍和祖籍的问题,原则上也是原籍和祖籍都回避。
    自唐至清末,外省卢氏来闽任文武官员不少,今从福建地方志中搜集123人,但一部分任职者地方志没有记载籍贯、出身和任职年份,因年代久远,无法继续探究,只好先予公布,供省内外卢氏宗亲在源流研究中参考,并请各地知情宗亲补充完善。   
    
 
卢如金,河南固始人,景龙间(707-710)任漳州刺史兼漳浦县令。
卢昇明,天宝三年(743)任长乐郡中都督府刺史,见《三山志》。
 广,唐天宝间(742756)任建安郡刺史。
 惎,贞元元年(785)任福建都团练处置使兼福州刺史,见《旧唐书.德宗纪》。
 昂,元和间(806820)任福建观察支使。     
 贞,开成四年(839以大理卿为福建都团练处置使兼福州刺史,见《旧唐书.文宗纪》,《三山志》作卢正(误)。
卢全白,大中间(847860),泉州清源郡刺史,见《闽书》。
 携,刺史,任年无考,见《北梦琐言》。
 韶,任年无考,建州刺史,见《闽书》。
 
五代十国
 枢,任年无考,闽国建州刺史,见《福建通志》(民国)。
卢英材,字良才,五代梁贞明元年任福州
 
  
 干,宋祥符间(10081016年)任建宁府知府。
 咸,庆历间(10411048)任福建提刑司文臣提刑,见《福建通志》(民国)。
 革,字仲辛,湖州德清人,皇祐间(10491054年)任建安府知府嘉祐间(1056 1063年)任泉州知州事,治平间(10641067年)任转运使 (福建转运司),见《宋史》本传。
卢文郁迪功郎淳祐七年1247十二月到任宁化簿,十一年1251四月满替。 
  儒林郎绍兴三十年1160八月四日到任汀州府军事判官,隆兴元年1163十月二十五日满替。
卢方庆,隆兴间(11631164)任兴化府通判。
  文林郎,淳熙十四年1187八月二十一日到任汀州府录事参军,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四日满替。
卢彦德,绍熙间(11901194)任福建转运司转运使,见《玫瑰集》。
 临,绍熙间(11901194年)任汀州军事判官。
卢希载,永福县知县。
 
 
 真,任泉州殿前司左翼军统制。
卢僧孺,至正间(13411368年)任泉州路总管府判官。
卢仲义,至正间(13411368年)任泉州路(儒学)教授。
 栋,至大间(13081311年)任福清府同知。
卢廷信,至元间(13351340)任晋江县尉。
卢古歹,元大德间任安溪县主簿。
卢德福,任惠安县主簿。
卢端智,至顺间(13301333)任兴化府知事。
 
 
 胜,成化五年(1469)以御用监太监镇守福建,十六年(1680)回京。
 镇,洪武间(13681398)任兴化卫指挥使。
 茂,全椒人,洪武间以功升福州右卫指挥签事。
卢充闾,洪武间(13681398)任光泽县知县
  铭,永乐间任崇安县主簿。
 敏,宣德间(1426-1435)任福宁县丞。
卢廷俊,宣德间(14261435)任崇安县教谕
卢浩然,宣德间(14261435)任惠安县(儒学)教谕。
卢功名,海丰人,宣德间(14261435)任上杭县典史。
 盛,正统间(1436-1449)任同安县知县。
 贤,正统间(1436-1449)任永春县典史。
 纯,正统间(1436-1449)任宁德县训导。
  宗,安溪县训导。
 英,正统间(1436-1449)任福宁卫指挥司指挥使。
 清,袭父英职。
 穗,缙云人,正统间任福州府知事。
卢守导,景泰间(1450-1456年)任怀安县知县。
 受,景泰间(14501456年)任武平县主簿。
卢仲英,大庾人,景泰间(14501456)任武平县主簿。
 畊,明天顺间(14571464)任寿宁县典史
 顺,天顺间(14571464)任定海千户所正千户。
 雍,江宁人,天顺间(1457-1464)任福建左参议。
 贵,合浦人,成化间(14651487年)任宁化县丞。
 护,成化间(14651487)任泉州卫指挥使。
卢元浚,成化间(14651487)任金门千户所百户。
 溁,成化间(14651487)袭父鸿职任福州右卫指挥使司指挥使。
 俊,广东东莞人,成化间(14651487)任龙溪县训导。成化二十年(1484)任莆田县知县。
 彬,随州人,弘治间(14881505)任汀州府知事。
卢文达,余姚人,弘治间(1488-1505)任福建按察司副使。
  珍,任福宁州前千卫所正千户。
 淴,弘治间(14881505)袭兄珍职任福宁州中千户所
卢宅仁,四会人,正德间(15061521)任福建按察使。
 经,高安人,正德间(15061521)任汀州府预备仓大使。
卢世英,明正德十六年(1521)任晋江主簿。
 高,高安人,正德间(15061521)任闽县训导。
 真,汀州府驻扎寨正将。
 浚,天台人,正德二年(1507)任邵武府知府。
 壁,直隶盱眙,嘉靖二十九年(1550),任漳州府知府,有传
卢仲佃,浙江东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晋江县知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福安县知县。
 汉,浙江东阳人,嘉靖间(15221566)任宁化县主簿。
卢朝阳,浙江人,嘉靖间(15221566)任清流县主簿。
 镗,汝宁人,嘉靖间(15221566年)任福建都指挥佥事。
卢梦旸,南海人,嘉靖间(15221566年)任福建右布政使。
卢仕杰,高安人,嘉靖间(15221566年)任连城县训导。
卢日丛,博罗人,嘉靖间(15221566年)任怀安县典史。
卢方庆,隆庆间任兴化府通判。
卢鼎臣,万历间(15731619)任福建都指挥佥事,以功升本卫世袭指挥使。
 整,临海人,万历八年(1580)任汀州府分巡漳南道,万历间(1573-1619)任福建按察司副使。
 中,浙江余姚人,万历间(15731619)任福州知府。
卢学易,万历间(15731620)任连江县知县。
卢龙云,广东南海人,万历间(15731620)任长乐县知县。
卢肇元,万历间15731620任泉州经历。
卢可达,华亭人,泰昌间(1620年)任连城县典史。
卢毓英,天启间(16211627)任金门游击。
卢跃龙,广东顺德人,崇祯间(16281644)任上杭县知县。
卢应邦,崇祯初年(16281644)任明溪驿驿丞。
卢洪珪,浙江东阳人,崇祯间(16281644)任福建右布政使。
卢万化,马平人(今上海松江),崇祯十一(年1638)任罗源知县。
 植,陕西三原人,崇祯间16281644任罗源教諭。
 宗,任安溪县训导。
 脩,漳州府(儒学)教授。
 受,武平县主簿。
卢仲英,武平县主簿。
 荣,汀州府守备都司。
 果、卢杰、卢堂、卢城、卢文铭先后任福宁卫指挥使。
 荣,福宁府明代烽火营钦依把总。
卢向贤,藤县人,闽县训导。
卢仓桥,宁化仓大使。
卢锦祥,永定县驿丞。
卢应崙,宁化巡检。
卢应卿,永定经历。
   任永春、德化知县。
 
 
卢裕砺,三河人,顺治十七年(1660)任永定县知县。
卢继光,广宁人,康熙初任闽县知县。
 学,临江人,康熙八年(1669)任仙游县知县。
 璚,康熙间(16621722年)任连江县知县。
卢步云,陕西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任泉州守备。
 字光植,号汉亭,山东益都人,隶汉军镶黄旗,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三年(17341738年)任福建巡抚。
卢日盛,广州人,雍正二十四年任泉州中营参将。
卢兆聘,内蒙锡林郭勒盟人,乾隆五年(1740)任罗源县知县。
卢武略,武昌人,乾隆十四年(1749)任泉州守备。
卢光燮,浙江嵊县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鹧鸪司巡检。
卢建其,浙江仁和人,举人,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八年(1779—1783)任宁德知县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主持编纂《宁德县志》十卷。
卢登龙,浙江仁和人,嘉庆二年(1797)任延平府训导。
卢文鸿,安徽黟县人,道光二年(1822)至道光九年任罗源知县。
卢择元,江西南康人,道光三年(1823)任长乐县知县,道光八年(1828任晋江知县。
卢光裕,直隶人,道光七年(1827)任泉州守备。
卢凤芩,安徽无为人,道光九年(1829)任罗源知县。
卢凤琴,道光十二年(1832)任晋江知县。
 姚,满族,镶黄旗人,咸丰八年(1858)兼理长汀府知府。同治元年任龙岩直隶州知州。
卢士杰,光绪四至五年(18781879)任福建按察使,光绪五至六年(1879 1880)任福建布政使。
卢庆云,大兴人(又有广东顺德一说),任侯官县知县,光绪九年(1883)任古田知县,其后任龙岩直隶州知州。
卢家驹,香山人,光绪廿九年(1903)任古田县知县。
卢元漳,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漳浦知县。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卢兴生发表于:2017-7-10 8:33:55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1 + 13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外省卢氏入闽任职表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