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土唐代卢公亮夫妇墓志考疏
——来源:浙大社科学报
2016年8月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课题组到洛阳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调研,在新辟的展厅中见到一合新入藏的龟形墓志——卢公亮夫妇墓志,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承蒙博物馆的特许,我们拍摄了墓志原石和拓片的内容。我们又得到了千唐志斋博物馆馈赠的《志海探秘——千唐志斋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其中有马雯的论文《我亦不死,与尔终始——唐代卢公亮夫妻墓志及相关问题考证》,对卢公亮夫妇墓志的人物谱系和墓志类型进行了重点探讨,读之颇受启发。 这合墓志就形制而言,是一合龟形墓志;从体式而言,是一合鸳鸯墓志;从内容而言,又是两篇重要的文学作品。卢公亮夫妇墓志是新出土超过万方的唐代墓志中非常罕见的特殊墓志,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就墓志的特殊形制、卢公亮的家世和婚姻、卢公亮墓志涉及的长庆元年科场案、卢公亮的仕途经历、卢公亮的文学创作、卢公亮墓志的撰书者等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卢公亮是一位诗人,墓志叙述其长庆元年进士被覆落之后,“属迎侍季父于北边,因优游于云、代之间,以诗酒自适。公虚怀,与物于人,无所不容,故所至为闻人。一二年间,飏风声于朔野”。可见卢公亮在当时颇有诗名。新出土卢震撰《卢轺墓志》:“公于余为仲兄,幼而歧嶷,季父故集贤校理公亮尝赠诗以嘉之。”据知卢公亮曾经作诗赠送过其侄儿卢轺。 但卢公亮的作品今已只字不存,甚为可惜。而我们还可以通过他参加科举推测其诗文创作之一斑。根据前引《旧唐书•钱徽传》所载:长庆元年重试进士时所出题目为《孤竹管赋》和《鸟散余花落》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进士试题》条:“唐穆宗长庆元年,礼部侍郎钱徽知举,放进士郑朗等三十三人,后以段文昌言其不公,诏中书舍人王起、知制诰白居易重试,驳放卢公亮等十人,贬徽江州刺史。白公集有奏状论此事,大略云:‘伏料自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策,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册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所试事校不同。’及驳放公亮等敕文,以为《孤竹管赋》出于《周礼》正经,阅其程试之文,多是不知本末。乃知唐试进士许挟书及见烛如此。”《文苑英华》尚存有孔温业、赵存约、窦洵直《鸟散余花落》诗三首。是知卢公亮作过《孤竹管赋》和《鸟散余花落》诗。而据《容斋随笔》所述,卢公亮所作《孤竹管赋》并不很理想,故其被覆落应该与此相关。 卢公亮夫妇墓志是新出土超过万方唐代墓志中形制最为特殊的墓志之一,它既是一合龟形墓志,又是一对鸳鸯墓志,因其特殊的形制和重要的价值而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宝级珍品文物。墓志记载了卢公亮作为望族家世的世系和婚姻,从中彰显出名门望族的家族文化和家风传承,而卢氏与世家大族的代代联姻,实则建立起中古时期婚姻与家族一体的较为稳固的社会形态。唐代的世家大族又与科举考试紧密关联,卢公亮墓志呈现的长庆元年科举案是唐代科举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涉政治、文学与文化,而墓志的记载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事件的深入考察。墓志记载卢公亮的仕宦经历不仅能够补充史籍的缺失,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中晚唐党争这些政治背景产生新的认识。卢公亮是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家,有一些诗赋创作,然其作品如今只字不存,仅能通过墓志以探究其梗概。卢公亮墓志的撰书者也非常特别,撰序者是时为永乐县令的殷尧藩,他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撰铭和书丹者则是卢公亮的再从弟卢罕,因而这是一篇志铭分撰的墓志,是一种特殊的文章体式。总体上看,卢公亮夫妇墓志从石刻形制、文章体式、内容蕴涵、撰书构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