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揭露了原子弹的秘密,放弃诺贝尔奖回国,教出七位两弹元勋——来源:今日头条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E=mc2,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公式。不过爱因斯坦刚提出这个公式的时候,并未想到人们会将其运用到武器方面来。只能说,像爱因斯坦这种大神,对人类一无所知。 
上图这位便是年轻时的卢鹤绂(fú)先生,卢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是交通机械专家,跟张学良关系很好,母亲从事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卢先生受到的教育自不必说,1936年卢先生从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美明尼苏达大学留学,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1941年发表博士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及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这篇论文让卢先生闻名于物理界,美国政府以该文章涉及原子弹的机密为由将该文章扣下到1950年才允发表,并将其列为第一批原子计划的绝密资料,卢先生之才可见一斑。  卢鹤绂最遗憾的应该还算是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吧,在1941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卢先生当时正与两位物理学家合作研究一课题,课题未就之际,先生心系正在抗战中的祖国,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转而回国,在古庙油灯下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等。不久后,那两位物理学家依靠那个课题得到了诺贝尔奖,先生差点就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关于那个诺贝尔奖小编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不过很多官方网站都持这种说法,所以就写在这了) 卢先生回国后第二年,美国开始曼哈顿计划,卢先生的文章为该计划提供了很多贡献。1945年,美国核平日本,先生在国际上公开发布“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被国外称为"世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 
建国后,先生到浙大任教,修改了纳威尔D斯托克斯非线性方程,并开辟了分子物理领域的新研究方向,外国人称之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不过先生最传奇的经理还是在1955年被调到北大的那段日子,那时我们正面对着美国的核讹诈,迫切需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在北大卢先生被抽入机密培训班“546信箱”任教,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核物理方面的人才,后来的11位两弹元勋中有7位就出身于“546信箱”。 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引爆后,先生又默默的回到了讲台上,继续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人才,至于以前的经历只字未提。1995年,81岁高龄的先生和学生完成《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论文,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主编称其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道路,不过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此文。关于此,先生只是笑道:“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1997年,先生突然去世,享年84岁,留下8大提纲44项研究进展,而当时已发表的论文只是先生研究内容的十分之一,先生直到去世前仍奋战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第二年,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为卢先生立下铜像,并设立卢鹤绂科学实验室,除此外美檀香山将每年的6月15日定为“卢鹤绂日”。2014年,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前立下了卢先生的铜像,先生生前曾在此工作过。 卢鹤绂对物理学,特别是对核物理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学家”。 ——李约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