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龙——中国可燃冰开采研究历史性突破首席功臣
卢海龙——中国可燃冰开采研究历史性突破首席功臣

卢海龙——中国可燃冰开采研究历史性突破首席功臣

——来源:北京卢氏宗亲联谊组织微信平台   网络综合整理

2017年5月18日,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南海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

这其中,一位从事可燃冰研究20多年的专家功不可没,他就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可燃冰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

卢海龙现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在北京大学,卢海龙教授组建了一支由地球化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力学、物理学、油气生产数值模拟等多个学科、多个方向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队伍,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室的学术研究立足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基础研究,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研究提供水合物基础物性成果,同时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研究,为其商业性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已拥有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研究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开展包括水合物结构、成分、热力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物性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10月25日,在李四光学术思想研讨会开幕式上,当卢海龙双手捧起印有“李四光学者”5个烫金大字的红色证书时,感慨地说:“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评选出的首批4位“李四光学者”中惟一一位外籍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的卢海龙,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在国际地球科学领域也享有一定的声望。

众所周知,“李四光学者”评选条件极其苛刻。而卢海龙这次获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他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方面获得突破所寄予的殷切希望。

深蓝中,捕捉冰凝之火

看,蓝火!

神狐海域上空跳动的蓝色火焰,释放出深海中沉睡千年的能量,更是在谱写中国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冰与火之歌!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标志着中国可燃冰科技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北京大学作为此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项目四大核心单位之一,承担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发体系等相关研究任务。工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和海洋研究院等院系的多学科研究人员通过合作和参与,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相关研究中取得很多成果和进展,为试采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卢海龙教授作为本次试采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参与了试采前的勘察、准备,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储层特征提出了新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方法——地层流体抽取法,并据此制定了试采新工艺;指导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和产能模拟研究,为生产制度建立提供了支撑;同时参与试采现场工作,根据试采现场结果,指导试采生产过程,对此次成功试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燃冰开发难度非常大,以至于日本、美国等国家多年来一直难以实现产业化。如今,在这个领域走在最前面的,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的科研队伍。作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卢海龙和他的同事们勇于挑战,攻克技术难关,运用“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法”等各种创新技术和方法,将蕴藏在海底的“冰块”点燃成熊熊燃烧的火焰,奏响了“可燃冰时代”的“冰与火之歌”,再次展示了科研领域“后发先至”的中国速度。

永怀赤子之心的登攀者

今年51岁的卢海龙与地质打了很多年交道。从上大学开始,他就一直在这个艰苦的行当里摸爬滚打。

1985年,卢海龙毕业于北京大学,拿到了理学学士学位,学的专业是岩矿及地球化学。接下来的3年里,他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深造,拿到了理学硕士学位,学的专业是矿床地质学。此后,他远赴日本,先后在琉球大学和东京大学拿到了海洋地质学和地质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又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日本石油公团技术研究中心、加拿大地调局、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2014年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担任讲席教授。

可以说,卢海龙与天然气水合物很有缘分。

20世纪90年代,卢海龙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日本天然气水合物的首批项目,并于1998年获得日本第一个以天然气水合物为研究课题的博士学位。获得这一殊荣非常难得,因为日本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已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日本的这段经历,为卢海龙今后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他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一晃23年,卢海龙早已适应多年的海外工作和生活,且日本和加拿大都给予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导师也极力挽留……留下还是回去?祖国正是急需人才时,丰富的人才政策也向海外游子频频抛出橄榄枝。无垠大洋,没不了游子的爱国情;浪花淘沙,洗不了心中的报国志。

还是回国!2014年,海外漂泊多年的游子,乘着国家“千人计划”的东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精准思路创造了许多世界性“首次”

翻开卢海龙的简历,足足有十几页厚:除了培训经历和学术服务外,他还参与过马尔马拉海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开展页岩气野外调查,在日本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中负责天然气水合物及孔隙水的样品采集和分析……

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使他具备了很强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

在几十年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生涯中,卢海龙创造了许多世界性“首次”。比如,建立了针对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析方法与程序,并首次发现了多成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分分布的不均匀性;首次确认了H型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并搞清楚了其结构、成分特征和稳定条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地层流体抽取法”的试开采原理与方法,主持完成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施方案的技术内容。

在微观实验研究和理论方法上,他研究出了独特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开发利用的模拟实验方法,并在气体水合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上获得重要认识;自主研制了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用压力容器,在理论上搞清了氢分子在水合物笼子中的动力学特性;发展了用微量天平评价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有效性和机理方法。

“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理论研究工作。”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研究是为了应用。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还着重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他在参加日本南海海槽、加拿大马利克、日本海天然气水合物的野外调查中,他独特的理论直接推动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被发现,他也因此成为日本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首批发现者之一。此外,他还参加了加拿大马利克三角洲天然气水合物生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5月10日14时52分,点火成功!

从水深1266米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的天然气,点火后闪烁着蓝色火焰,令“蓝鲸1号”钻井平台上的所有人都无比兴奋……这是全球首次在泥质粉砂储层中试采可燃冰成功,在世界科技史上铸下了辉煌的烙印。

“我这一生,已经过去了大半,还想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卢海龙说这番话时很平静,亦如那风和日丽时的海面波澜不惊,但听者却分明清晰地感受到他那一腔澎湃着的爱国赤诚……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4 + 23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卢海龙——中国可燃冰开采研究历史性突破首席功臣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