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卢姓人在古代有20多位称王、封候封相——来源:卢氏新闻网天卢传媒 卢绾 
卢绾(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4年),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与刘邦是同乡好友,且和刘邦同一天生日, 儿时与刘邦一起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刘邦当泗水亭长时,常随出入上下。楚汉战争中,官至太尉,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燕王(今北京)。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同陈豨叛乱,刘邦在攻击卢绾时,与大臣誓曰:“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为白马之盟。以樊哙、周勃攻打卢绾,攻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卢绾携及家人奔走匈奴。 卢植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 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 卢芳 卢芳,字君期,安定郡三水县(今宁夏同心)人。王莽时期,假称自己是汉武帝的曾孙来迷惑百姓。王莽末年,与三水的属国羌胡共同起兵。公元24年(更始二年),更始帝刘玄征召卢芳为骑都尉。 公元25年(更始三年),更始帝刘玄被杀,三水的豪杰共同拥立卢芳为上将军、西平王。公元36年(建武十二年),卢芳因部将亲信背叛,众叛亲离,于是逃入匈奴。 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卢芳遣使投降东汉,光武帝立卢芳为代王。不久,卢芳背叛东汉,与闵堪、闵林互攻数月,匈奴派数百骑兵迎接卢芳及其妻儿入匈奴。卢芳在匈奴居住十余年后病死。 高贵乡公朝宰相卢毓 卢毓 
卢毓(183-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代曹魏政治家,东汉大儒卢植幼子。 武帝朝宰相卢钦 卢钦(?—278年4月24日),字子若。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晋大臣、将领,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子。 卢钦文武双全、历职内外,于西晋时官至吏部尚书、侍中、奉车都尉,封大梁侯。咸宁四年(278年)去世,获赠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元”。其后代即为南北朝名门“范阳卢氏”。 明元帝朝宰相卢鲁元 卢鲁元(?-442年),本姓豆卢,昌黎郡徒河(今辽宁朝阳市),北魏道武帝朝亲信大臣。 皇泰帝朝宰相卢楚 卢楚(?-618年8月11日),中国隋朝时代人物,涿郡范阳人。 祖景祚,魏司空掾。楚少有才学,鲠急口吃,言语涩难。大业中,为尚书右司郎,当朝正色,甚为公卿所惮。及帝幸江都,东都官僚多不奉法,楚每存纠举,无所回避。越王侗称尊号,以楚为内史令、左备身将军、摄尚书左丞、右光禄大夫,封涿郡公,与元文都等同心戮力以辅幼主。 高宗朝宰相卢承庆 
卢承庆(595年-670年),字子馀,幽州范阳(今河北涿郡)人,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大房,北周武阳太守卢思道之孙,太子率更令卢赤松之子。唐朝宰相,卒年76。配范氏,生二子:长子景祚,次子景裕。成语“宠辱不惊”讲得就是他的故事。 玄宗朝宰相卢怀慎 
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 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 德宗朝宰相卢杞 
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 德宗朝宰相卢翰 
卢翰,生卒年份无考,字子羽,号中庵,颍州人·明嘉靖十三年举人,明代著名学者·他专意于治学著述·因其博学广识,名震山东。 德宗朝宰相卢迈 
卢迈(739—798),男,祖籍范阳,先辈迁入河南。他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83年)担任宰相职,达到权力顶峰,为众大臣所景仰。卢迈自小尊敬师长,友爱同伴,为人诚实忠厚,责已严而责人宽,受到时人好评。卢迈历任蓝田尉、河南主簿、集贤殿校理、滁州刺史、右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等职。他当官时奉公守纪、不谋私利;胸怀坦荡、待人谦恭;作风正派、不拉帮结派。唐德宗贞元九年在众大臣一致举存下,登上宰辅之位。德宗皇帝曾下诏书表彰卢迈。诏书讲卢迈“自居台辅,益见忠清。方藉谋猷,遽婴疾疹”。朝野对卢迈均有好评。 宣宗朝宰相卢商 
卢商(789年—859年9月),字为臣,范阳人,卢广子,卢翰族孙,卢植二十世孙。举进士,由校书郎累迁大理卿、苏州刺史、进浙西观察使,人为刑部侍郎、京兆尹、户部尚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僖宗朝宰相卢携 
卢携[唐](824年~880年)字子升,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祖卢损,父卢求为宝历元年(825)进士,被许多府第征召,最终位至郡守。 昭宗朝宰相卢光启 
卢光启(?~903)字子忠,进士,兵部侍郎、左谏议大夫、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少保、吏部侍郎。世存文有《初举子》。 庄宗朝宰相卢程 
后唐庄宗宰相,卢程(?-923),唐朝右族。祖懿,父蕴,历仕通显。程,天复末登进士第,崔魏公领盐铁,署为巡官 末帝朝宰相卢文纪 
卢文纪(876-951),字子持,京兆万年人。唐明宗时,为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
五代十国 宰相卢琰 
卢琰出生在唐朝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他的祖籍地是汴州玉川,属著名的“玉川卢姓派系”,在河南洛阳一带乃是名门望族。卢琰的高祖卢仝和曾祖卢云都是唐代名人。祖你卢郛于公元907——923年间,在后梁朝中任上卿之职。卢琰之你卢清任职越州令。由上述简况可知,卢琰出身于贵族之家,身世可谓不凡。 北宋太宗朝宰相卢多逊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1] ,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 嘉庆朝宰相卢荫溥 卢荫溥(1760~1839),字霖生,号南石,德城区黄河涯镇人,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清朝大臣。卢荫溥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从政五十多年,历任军机大臣、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并多次奉诏出使,按事决狱,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之衔。其为官“专心职守”、“殚心竭力”、“老成练达”,为清朝中期 “股肱”、“耳目”之臣。道光十九年(1839)被晋加太子太傅之衔后不久,病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