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詩人盧琦
元代著名詩人盧琦

元代著名詩人盧琦

——来源: 惠安文献馆  作者 黃建聰

 

元代惠安圭峰盧琦(1306——1362)不但是一個勤政愛民的著名良吏,而且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

《中國文學史》稱盧琦與劉固、方回、張翥四人是元代詩人的代表,《惠安縣誌》論盧琦的詩:“元詩三十大家選,公詩淡遠,意興絕高,出三十大家上,蓋韋孟之詩也”的稱譽。時人還將他與陳旅、林以順、林泉生並稱為“閩中名士”。

盧琦的著作據載有《圭峰文集》十卷,《詩集》十二卷,惜康熙間家遭回祿而版本毀失。臺灣出版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下冊,第860頁的盧琦專條,特別提到盧有《圭峰集》二卷,列《四庫總目》而傳於世。《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七雲:“琦官雖不高.而列名良吏.可不藉詩而傳。即以詩論.其清詞雅韻.亦不在陳旅、薩都剌下。”盧琦集中一些描寫閩中風物之作,的確寫得“情詞婉約”《元詩選》庚集)。載於《永春州志》卷五的《蓬壺》詩有雲:“匹馬重尋蓬島路,東風二月柳花香。曉風滿笠人耕隴.夜雨孤燈臥客床。”《山行雜詠二首》其一雲:“過一山坳又一村,小溪流水映柴門。桑間少婦自采葉,捨下老翁閑弄孫。山霧欲收紅日晏?蕨根新洗碧潭渾。停輿暫向石亭坐,隱隱樵歌隔水聞。”明徐火勃舉出“嵐氣滿林晴亦雨,溪聲近驛夜如秋。”“潮生遠浦孤帆小?雨過蒼崖古水寒。”“小橋跨澗村舂急,老樹吹花野店香。”“暮雲松徑僧歸寺,夜雨蓬窗客在船。”“門掩落花春去後,夢回殘月酒醒時。”“梧葉幾番深夜雨,梅花一樹短籬霜。”等聯。雲:“清典可詠。元詩多纖弱?若圭齋者,實有唐調者也。”(《筆精》。《全閩詩話》卷五引)。盧琦古體詩也有明顯特色,前人評雲:“讀之金石發而星河流也。又淙淙然若急澗寒響從以風雨,淌湃四下。百怪出而萬壑移,躍躍於吾目,何其奇也。”(董應舉《(圭峰集)序》)。《惠安縣誌》選收盧的詩有五言古四首,七言古二首,七言律十二首,七言排律一首。《螺陽文獻》也收了幾首(篇)詩文。清乾隆時陳雲程《閩中摭聞》卷二:“惠安詩人,元則進士盧圭峰琦,明則山人黃克晦吾野。”清張景星主編的《元詩別裁》收錄一百五十二名作者的詩,盧琦的五律《遊洞嶺寺》被選收。詩中的“日高花散影,風定竹無聲。”是名句。

盧琦也是一個興趣超然,有優美情懷的詩人,且錄他的《漁樵共話圖》為例:

樵夫初下山,漁夫才湟船。邂逅即相問,生涯兩堪憐。

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爾魚莫索價,我薪不論錢。

惟將薪換魚,一笑各欣然。

這是盧琦的一首題畫詩,樵夫和漁夫,生涯相憐,薪魚互換,以物易物,一笑欣然。讀後使人感受到鄉下百姓那澹泊樸實的生活氣息,給人以高遠的意趣和情愫,因此幾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但這種旅遊寫景抒懷工作,並非真正可以代表盧琦的詩歌。

北京大學中文系55級的《中國文學史》提到元詩作家很多,作品也不少,但一般成就不高。而劉因、方回、張翥和盧琦等人的詩,都是被引用和肯定的。

《中國文學史》例舉了盧琦的五言古詩《憂村氓》:

 

世道日紛紛,人人自憂切。路逢村老談,吞聲重悲咽。

我裏百餘家,家家盡磨滅。休論富與貧,官事何由徹。

縣帖昨夜下,羈靡成行列。鄰里爭遁逃,妻兒各分別。

莫遣一遭逢,皮骨俱碎折。朝對狐狸啼,暮為豺狼齧。

到官縱得歸,囊底分文竭,仰視天宇高,綱給孰提挈。

但恨身不死,抑鬱腸中熱。南州無杜鵑,訴下空啼血。

 

自唐代杜甫、白居易以降,如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並不多見。從詩中看,盧琦不僅體恤百姓所受的苦難,而且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源在於官府的逼迫壓榨,在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為逃避苛政,“鄰里爭遁逃,妻兒各分別”,生不如死的人間悲劇,就在他的面前,訴之於他的筆下。
    宋、元之際,薊、燕戰亂連連,殘酷的戰爭,帶給人民深重的災難,青壯征戰,白骨露野,翁嫗耕鋤,田地荒蕪。盧琦的《有事居庸關》,鞭撻戰爭,表達了希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強烈願望。這種洋溢著熱愛人民,反映社會苦難,描繪人民血淚時代的詩歌,不亞於杜甫的“三吏”。詩曰:

 

居庸關,天蒼蒼,關南多暑關北涼。

天開曉,虎豹臥,石鼓雷擊雲雷張。

關門鑄鐵半空倚,古來幾度戰士死。

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風悲雨器山鬼。

道旁老翁八十餘,短衣白髮扶犁鋤。

路人立馬問前事,猶能歷歷言丘墟。

夜來鑰豆得戈鐵,雨融風吹失顏色。

鐵星尚帶土花濕,優是將軍戰時血。

前年又複鐵門開,貔貅萬灶如雲頓。

生者有功佩玉印,死者誰能招孤魂。

居庸關,何崢嶸。

上天何不呼六丁,驅之海外休甲兵。

男耕女織天下平,千春萬古無戰爭。

 

盧詩所描述的是:殘酷的戰爭,帶給人民深重的災難,荒蕪田園裏佈滿了草根和白骨,扶犁鋤耕的乃白髮短衣的八十老翁。盧詩控訴“生者有功佩玉印”的戰爭黷武者。呼喊“男耕女織天下平,千春萬古無戰爭。”這種強烈反戰意識,盼望人民能過太平的勞動生活,與杜甫的“安得壯士挽天河,洗盡甲兵常不用”。(《洗兵馬》)“安得務農息戰鬥,普天無吏橫索錢。”(《晝夢》)異曲同工之妙。

 

盧琦回到家鄉,耳聞目睹的也是兵荒馬亂,百姓遭殃。其《惠安道中》詩雲:“龍山兵火後,百里總蕭疏。官帑需新賦,公田索舊租。菁鱸頻有夢,鴻雁久無書。自笑成何用,雲邊是舊廬。”他詛咒戰爭,寄希望於更多的良吏,解民於倒懸,拯民於水火。“雲間僧舍時聞犬,兵後人家盡買牛。但得龔黃為太守,邊方從此永無憂。”(《汀州道中》)他設想戰亂之後,農民紛紛歸田,爭相購買耕牛,過男耕女織的太平日子。只要有像“龔(遂)黃(霸)”這樣的地方官,“邊方”就可以從此永無憂患。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20 + 21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元代著名詩人盧琦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