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新竹明新科技大学顺利举办  6月2日,第十届海峡百姓论坛在台湾新竹明新科技大学顺利举办,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代表卢丽平在会上做题为《福建卢氏家训的代表作——清代卢金錡家训赏析》的发言。并与台湾卢氏宗亲留影。  本届论坛由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百姓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机构主办。传承优秀族规家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祖国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本届论坛主要是两岸族规家训交流,举办有“族规家训与中华文化”讲座等活动,并公布闽台10个姓氏宗亲团体交流族规家训研究成果。 福建卢氏家训的代表作 ——清代卢金锜家训赏析 卢丽平
家训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教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我国自古以来多家训家规。家训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长辈所立,成为家庭或整个家族成员自身修养、待人接物的规范准则。福建寿宁斜滩卢氏即以清廉有政声、德行一致的二十四世祖卢金锜所定的家训为族规。 寿宁卢氏开基始祖是江夏(今武昌)太守、光禄大夫卢显,他于南唐后期自金陵南迁入闽之高山。明洪武二年(1369),十世卢衮由高山迁寿宁县,从此定居。卢衮传二十四世为卢金锜。 卢金锜(1763—1838),字腾光,号兰斋,寿宁斜滩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吏部大挑一等,初授山西省某县知县,有政绩,继迁平阳府岳阳县知县。任中请辞,退归后,谢绝应酬,只以教诲子孙为乐。后来,山西巡抚招请卢金锜再度出山任职,他又以“老病不堪任用”为由辞谢。著有《兰斋诗集》4卷。 卢金锜一生为官清廉,品德高尚。他从自身为官从政和生活经历出发,提出十条家训,用以训诫子弟、垂饬后代,寿宁卢氏遂将其家训作为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族规,教导、勖勉后人。卢金锜遗训集中体现孔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理念,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面价值观,因而具有现实意义。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十条家训的内容,特作如下介绍和赏析: 父母乃人类天伦之重,亦至性自出。族训之作,首推北齐颜氏。读是书者,知所以明政教,彰善贬恶,亦家正而国定,实持世之要旨。如风化权与、习俗移人,虽未能颜氏之备,不一隅而能变,必有族训为后人遵循。上体父母天伦至义,以爱孩提之心孝敬父母,庶不失教安之大旨焉。 一、尊祖宗 宗祖者,人身之由来,犹木有本水有源。立祠祀以尊先人,营窀穸以安遗体,情之常也。春秋祭祀,不忘本也。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幸福可期矣。 二、孝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生不能养,死而诔之何益。舜之克谐,武之继述,屺岵兴嗟,蓼莪诗废,捧檄受杖,尝粪忧心。前人楷模,垂诸青史。虽念父母生我劬劳,鞠育之恩,发肤不可毁伤。贫则菽水承欢,富则钟鸣鼎食,晨昏定省,寒暑勿违。殁则克尽子职,其理固然。 三、爱兄弟 同气连枝,犹手之与足,骨肉之情谊最重也。当以宋公灼艾分痛,姜肱大被同眠,赵孝遇难争先、抵死之心为心。分多润寡,为闾里光,流芳后世,华萼联辉,则和气致祥矣。 四、睦族邻 乡井邻里,出入相见,自宜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勿以小事而起争端,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敬老尊贤,喜必庆,丧必吊,灾必救。扶孤恤寡,济困扶危。勿恃富凌贫,勿居高而藐贱。如同宗一祖,岂容视同路人,虽富贵不加于乡党,则井里安然矣。 五、重培才 吾族累世书香,农兼士,虽居山陬,文化教育知识应择优助学,促使成才,勿令因贫而废。古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子要有义方,囊萤映雪,悬发锥股,负薪挂角,寸阴是竞,业精于勤。有志者,自学成大器,小则创业垂统,大则国之栋梁,名登云路。农工商学有成,皆可致富,振兴门第,后来者宜敏之。 六、勤农事 百业以农为本,文明物质所由兴。舜贵为天子,躬耕南阳;禹王治九州之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科学进化,强农富农。农兴则百业旺,农衰则百业衰。富民强国,则四海升平,幸福可期。 七、尚廉节 凡物各有其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毋取。生财有道,必珍惜劳动果实。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四知辞金,惩贪束绢,俭以养廉,切戒骄奢淫逸。暴殄天物,贻害无穷。 八、择益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择益者而交友,直友谅友,多闻则益。故近硃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狎慝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管宁割席,伯牙知音,苟乏识别,悔将无及,交友宜慎之。 九、慎嫁娶 朱子名言: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为父母者,向平之愿必偿,有甄别先见之明。婚嫁应子女自愿,不应盲从强制。终身大事,男贤女淑,择偶嫁娶,永偕和好,则鸿禧百代矣。 十、戒赌博 事之有益于人者,如古凶人鲧之城、桀之瓦,吾亦有取焉。无益于人者,以赌博而规财贿,父子兄弟,亲朋戚友,见利忘义。故小人赌博,盗之媒也;君子赌博,贪之始也。夫以无益而不取,宜自加严戒,勿坠魔窟,吾族幸矣。 卢金锜开篇明确家训族规的重要性,指出《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持世要旨。读之能明政教,彰善贬恶,使家正国定。家训旨在风化和移俗,所以一定要有家训族规供后人遵循。同时,指明父母是人类伦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要以爱孩提之心来孝顺父母。 卢金锜认为家训皆以孝亲敬长为首,以仁爱之心为基。所以他希冀后代首先要做到的是尊祖敬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祖宗是个体生命的源头,有先人才有后世的生息繁衍。建立祠祀,尊崇祖先;营造墓穴,安放遗体,是人之常情。一年四季要祭之以时,感念祖先恩德。 其次要孝父母,以养儿之心侍奉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父母在世时,如果不好好侍奉,等他们去世后来哀悼有何意义。“舜之克谐,武之继述”,指舜遭后母迫害,仍不失子道;周武王的父亲文王十分孝顺,武王继承其志,也讲究孝道。“屺岵兴嗟”,《诗经·魏风·陟岵》曰:“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岵》是孝子行役,因思念父母而作。后以“屺岵”代指父母。“蓼莪诗废”,《诗经·小雅·蓼莪》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捧檄受杖”,“捧檄”指东汉人毛义有孝名,为母出仕。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亲去世,他不再为官,张奉才知道他是为母而屈。“受杖”指韩伯俞每次有过错,定受母杖打。一日,受打不能使痛,韩伯俞知道母亲力量衰弱,故而悲泣。“尝粪忧心”是“二十四孝”之一,南朝时期庾黔娄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病情就好转。”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死。前人皆以孝行名垂千古,足以成为我们的楷模。 第三要爱兄弟。兄弟如手足,同气连枝,骨肉情重,应当以宋公、姜肱、赵孝为榜样。“宋公灼艾分痛”,据《宋史·太祖纪三》载:“太宗(赵匡义)尝病亟,帝(赵匡胤)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以此比喻兄弟友爱。“姜肱大被同眠”,姜肱与二弟仲海、季江友爱,常共卧起。“赵孝遇难争先、抵死之心为心”,弟弟赵礼被盗贼抓去,赵孝听说后,即自缚诣贼,丝毫不顾个人的凶险,首先顾及对方的安危。兄弟之间互相帮助,富有的资助贫穷的。兄弟情深,和睦融洽,可致平安吉祥。 第四要睦族邻。乡人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自当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喜必庆,丧必吊,灾必救。养育孤儿,救助寡妇。救济困难,帮助危难。不要因为小事起争端,学会容忍。不以富凌贫,不居高临下。 第五要重培才。在自身修养上,要勤于学习,使自己成才。即使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也不因贫辍学。农、工、商、学有成,都可以致富,振兴门第,学有所成是最应奋力以求的。古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负薪挂角的事迹,也有珍惜光阴,发愤读书的榜样。有此志向,小则可使事业发展,大则可成国家栋梁,平步青云。 第六要勤农事。在生计上,勤于农事是农耕时代使生活富足最主要的手段。以农为本,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近来中央提倡的振兴农村战略就是这一思想的延续。卢金锜在当时就提出要科学进化,强农富农。 第七要尚廉节。在物质面前,要有气节操守,不是自己所应有,虽一毫而毋取。生财有道,珍惜劳动所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所以要廉洁俭朴,不铺张浪费。 第八要择益友。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结交正直的、诚信的、知识广博的朋友。 第九要慎嫁娶。清朱柏庐所著《朱子治家格言》曰:“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为人父母,对子女终身大事都特别重视,要善于甄别人物,有知人之明。为子女求佳偶,但婚嫁应遵循子女自愿原则,不攀附富贵名门,不盲从强制。 第十要戒赌博。《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论衡·对作篇》载:“桀之瓦屋,以辟风雨。”即使如鲧、桀那样公认的恶人,但他们所筑城池和所作瓦屋,都是对百姓有益之事,我们当效仿。对大家没有益处,凭借赌博来谋取钱财,会使父子兄弟、亲戚朋友都变得见利忘义。赌博是小人盗窃财物的媒介,是君子贪婪的开端。所以应当严戒,不要坠入赌博的魔窟中。 卢金锜从修身、齐家、处世、育才、农事、操行、交友、嫁娶等方方面面总结社会经验,提出家训准则,这些正是儒家思想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卢金锜的一生就是这些家训最好的注脚。他自小秉性仁厚,青年任侠。勤于问学,考取举人,进入仕途。在岳阳知县任上,励精图治,为民办实事。一到任,便阅览积累的数百件案子,在较短时间内审理判决,并且不曾鞭打一人,由于他治理有方,在任上期间,监狱里都长满青草,因而百姓深为悦服,都说:“他真是我们的父母官。” 卢金锜廉洁奉公,外出时,除必要的夫役外,身边仅带亲随一人。无论是村夫还是樵子,他都乐与之谈论。他常常劝导民众勤俭孝悌,遵守法度。岳阳县的胥役,素来多借官威,勒索民财。卢金锜到任后,他们只好收敛起来。当时,个别狡猾的胥吏,仍然暗中勾结卢金锜身边亲丁通同作弊。事发后,卢金锜立即将他们革职查办,枷号示众,衙门蠹虫遂绝。有一亲丁对卢金锜说:“我们千里跟随老爷上任,老爷为官如此清廉,将来我们回家时,恐怕连盘缠都没法解决啊!”卢金锜回答道:“国家按规定发给你我俸金,怎么能随意向老百姓敲诈钱财呢?” 卢金锜任满离县之日,当地百姓沿途设席饯别。送行队伍络绎不绝,有送至百里外,还啼哭不忍分手的。卢金锜对他们馈赠的物品一概谢绝,仅收下送别的诗章,装满一筐带回家乡。 过去斜滩卢氏家族公厅有一副对联曰:“一经旧业承科第;两世家风宦晋阳。”指的就是卢金锜和儿子卢赞虞两代分别为官山西岳阳知县、浮山知县的故事。 卢茂琳兄弟六人平常积善乡里,尤其是老三卢茂琳名声卓著。有一年,斜滩干旱,庄稼颗粒无收。茂琳身为乡宦,眼看饿殍,于心不忍,遂向官府借粮,赈济饥民。谁知一连三年大旱,官府催还借粮。卢茂琳为救济灾民已将家产散尽,只好把田契典当给官府,带着十岁的二儿子卢金锜到福州谋生。但卢茂琳仍挂念家乡灾情,曾数次上书省府,请求派员赈灾。可是官府根本不予理睬,茂琳急得无计可施。这事被卢金锜知道,他瞒着父亲悄悄来到衙门,看到大堂上有五六个人正围在一起下棋。他等了很久,没人理他,便走上前一把掀翻了棋盘。官员们见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就问他为什么敢闹公堂。卢金锜毫不畏惧地把斜滩三年大旱、父亲上书的情由说了一遍,请求派员救灾拯民。 官员们不敢相信他的话。其中一人对他说:“我出个对子,若你对得出来,就准了你的状,不然要治罪于你。”那官员道:“小孩子闹公堂,该当何罪!”卢金锜随口答曰:“大相公救百姓,为国有功。”博得满堂称赞。因此救了家乡的灾民。可见少年金锜之胆略和文才。 卢金锜幼承庭训,诗礼传家。他重视家教,持守门楣家风。卢金锜生十子,长子赞唐、六子赞成、七子赞康迁寿宁县凤阳乡天香村。长子卢赞唐,名应运,字居平,号陶轩。附贡生出身,例授修职郎,晋封奉政大夫。次子卢赞虞,字居蒲、韶廷,清道光癸巳(1833)进士,任山西浮山县知县。长孙卢士元(1813—1882),名齐炀,任儒学训导,钦加军功五品衔。曾孙卢鸿,清光绪壬寅(1902)举人,民国初年任长乐县县长、福建省参议员。 卢金锜的仕宦与个人生活、修养成功及其后世子孙事业的成就,应与其所倡导的家训与形成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卢金锜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人生阅历、社会体验的提炼,他不仅秉持力行,也以此教育子孙后代。这正说明家风的形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先贤以言传德,以身示范,在内实现敦睦家族的目标,家训被族人认可并广泛实行,成为族规;在外产生积极影响,为世人所知晓、所尊崇,产生教化作用,因此长期流传,为族人所珍视。 我国传统社会因具有小农经济、家族聚居的特点,所以家风一旦形成则作为家族精神与文化的传统代代相沿,容易影响家族乃至整个农村社区。这种教化作用,在今天依然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训的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其内容包括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等。在当今这个时代,善用优良家训,借助其有益的内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
省卢会秘书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