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卢传媒 唐朝穷丞相 《荀子‧富国》云:“若天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喂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中国数千年来,朝代更迭,贤相辈出。 唐朝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前后共29年。唐玄宗在位44年,开元年间因其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经济迅速发展;他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史称“开元之治” 、“开元盛世”。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然而,在这样一个当时社会普遍富裕,生活水平很高的年代里,执掌著国家大权、为缔造“开元盛世”立下汗马功劳的却是两位“穷”宰相---姚崇、卢怀慎。两人虽脾气秉性截然不同,但配合的相当默契。 
开元初年,由于多次的宫廷政变,朝局十分不稳,唐玄宗登位伊始,即任命三朝元老姚崇为宰相,卢怀慎为副相,力图有所作为。姚崇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犯颜直谏,为相坚持正道,刑当无私,且选贤任能,使官吏各尽其职。得到唐玄宗重用后,使唐朝出现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 姚崇有着过人的政治才能,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政绩卓著。卢怀慎则是一个谦虚和蔼、胸怀宽广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大事,多听从姚崇的意见,并尽力配合好他。 脾气秉性截然不同的姚崇、卢怀慎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卢怀慎则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所以时时处处留心为国家物色人才。卢怀慎兼任过吏部尚书,主管官员考核任免。在他临终的时候,向唐玄宗推荐了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名臣。 当时的人都称赞姚崇为 “救时宰相”,而笑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正是卢怀慎这种甘当配角的精神,才使开元初年的政权高层形成一派和睦景象,众臣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家效力。 
清官卢怀慎 和姚崇一样,卢怀慎也是清正廉洁,从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甚至比姚崇更差。 卢怀慎当官以后,虽然身份高贵,但妻子和儿女仍不免常挨饿受冻。唐玄宗曾经派他去东都洛阳选拔官员,卢怀慎只带了一个小包袱就出发了。 有一次,卢怀慎生病了,同僚宋璟和卢从愿来探望他,见他睡在一张单薄的破席子上,门上连个帘子都没有。他们正谈话间,突然风雨大作,卢怀慎只能将席子掀起来遮住自己的身体。到了吃饭的时候,卢家桌上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款待客人。 临别时,卢怀慎还不忘握著二人的手说:“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要记住这些话。” 卢怀慎死后安葬的时候,因为家中平时没有积蓄,家人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由于酬谢帮助办理丧事的人。 
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还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侍奉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卢怀慎说完又死了。 
大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之一的杰出诗人元稹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从中对姚崇、卢怀慎的一生功绩可见一斑。 诗中写道: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言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记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