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深仇难忘
日本侵华深仇难忘

日本侵华深仇难忘


今年(2018)是全国人民抗战胜利73周年。学习了中国剪报于2018年6月19日登载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招募的南洋华侨机工3000多名,回国抗战,他们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从1939年2月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年间南侨机工在滇湎公路上保护输送所有援华物资和军火武器安全,与日浴血奋战,流血牺牲,创造出卓越的勋功伟业,授人感动。

滇字是我国云南省的别称,缅是邻国缅甸,滇缅公路是云南省与邻国缅甸的主要公路交通要道,是一条生命线。从这条唯一的交通运回步枪150万支,轻机枪6万多挺,火炮2650门,这显然与滇缅路上日夜奔驰的南侨机工密不可分。1940年日军成立“滇缅公路切断委员会”,从1940年10月起,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对滇缅公路狂轰滥炸。1941年1月被日军炸断了交通要冲的功果桥,东京电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面对困难,机工们纷纷出谋献策。他们根据浮力原理,将几百只空汽油桶用铁链连起来,然后铺上木板。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一座长达300米的临时浮桥做成。堵在功果桥两岸的大货车通过浮桥安然驶过。这是南桥机工们的智慧又取得一次抗战的伟大胜利。后来制造规格统一铁船,船沿焊耳环可插销,连起来是8米宽的铁桥,防空警报响了,一节一节折开仍然是几条大铁船停靠在岸边,一船可承载四部载重大卡车照样运输过河。南侨的机工们的智慧是战无不胜的。

日本侵华深仇大恨,华人永远不会忘记!

南侨机工浴血抗战,勋功伟绩千古留芳!

 

南侨机工回国抗战

他们与祖国站在一起

 

1939年,中国所有的国际通道几乎都被日军封锁,只有僻处大西南的滇缅公路仍然畅通,几乎所有的援华物资和军火都依赖这条“抗战生命线”输送,国民党当局也特意成立了西南运输处。然而,面对繁重的运输任务,中国却缺乏足够的司机和汽修人员。为此,西南运输处找到了陈嘉庚。在陈嘉庚的号召下,3000多名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毅然抛却南洋舒适的生活环境,踏上回国抗战之路。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

“华侨统统有”

    1939年2月,南洋各大报纸刊登了“南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为主席)招募华侨机工的《通告》。招募条件是很严格的:首先,要求机工熟悉驾驶技术,并持有当地政府发的驾驶执照。第二,招募机工要求是2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并要通晓中国语言文字,无不良嗜好。第三,凡应征者,必须有当地人或者商店介绍,“知其确有爱国志愿方可”。

    《通告》发出后在南洋华侨中掀起了一股回国抗日、报效祖国的热潮。据统计,1939年2月至10月间,共有3192名南侨机工分9批回到祖国,奔赴抗战前线。

    当时,南侨机工中流行着一句口号:“华侨统统有”,意思是为了抵御日寇侵略,华侨都走到一起来。后来,只要一说起这句口号,他们就知道彼此是南侨机工。

浴血滇缅路

    回国后,摆在南侨机工面前的是无比艰险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虽已通车,但非常简陋,路面基本上是用碎石铺就,经常塌方。

    南侨机工被分为17个大队,他们驾驶着3000多辆大卡车,日夜兼程地行驶在这条连骡马也不愿意走的路上。车队装上货物从缅甸腊戍出发,开往终点云南昆明,全程一般要走6天以上。司机们白天开车,晚上在驾驶室里睡觉。由于他们大多开的是美国道奇汽车,所以许多机工幽默地称之为“道奇旅馆”。

    滇缅公路崇山峻岭,迂回重替。为了避免翻车,机工们想了许多办法。如果上下陡坡又遇到急转弯的窄路,他们就在急转弯的地方铺一块木板,前轮开过之后,后面靠外的轮子正好可以从木板上轧过,这样就可以避免后轮悬空而翻入山谷了。

即便想尽办法,滇缅公路上的翻车事故还是层出不穷。仅1939年4月至11月间,因车辆故障、山路崎岖、雨天路滑发生的翻车事故就达24起。华侨机工殉职情况表上,事故原因一栏常出现“覆车”两字。

有人说,1939年至1942年,南侨机工共抢运了50万吨军需物资。其实,档案中并没有确切记录过南侨机工抢运物资的数量,也许比这个数字还要大。1940年,日本在研究中国军力变化的数据后发现,经过几年的战争,中国军力反而比1938年增强了,其中步枪增加到150万支,轻机枪6万多挺,其他火炮26501门。这显然与滇缅路上日夜奔驰的南侨机工密不可分。

    1940年,日军成立“滇缅公路切断委员会”。从1940年10月起,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对滇缅公路狂轰滥炸。白天遇到敌机轰炸,机工们利用地形将货车隐藏起来,夜里再关着灯摸黑行驶。

    1941年1月,日军轰炸机炸断了滇缅公路上重要的交通要冲——功果桥。东京电台得意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面对困难,机工们纷纷出谋划策。他们根据浮力原理,将几百只空汽油桶用铁链连起来,然后铺上木板。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一座长达300米的临时浮桥做成;功果桥被炸断10个小时后,堵在桥两岸的大货车通过浮桥安然驶过。

艰难复员路

1945年8月15日深夜,日本投降。奋战在抗战第一线的南侨机    工们喜上眉梢,他们终于可以回到阔别6年的南洋,与父母妻子团聚了。然而,国民政府根本没心思管机工复员的事。此时,他们正忙着调兵遣将准备围剿共产党。直到1946年秋,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才发出通告,根据机工登记名册,行政院核准发给每位机工200美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当年,南侨机工分9批回到祖国,加入抗日战争的洪流当中,而返回南洋的只有三分之一。除了1000多名机工牺牲外,还有1000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祖国。几乎所有南侨机工的人生都被回国抗战的经历改变了。因为当初的选择,他们有的与父母、妻子永诀;有的放弃遗产一生潦倒;有的背负政治污名,在“文革”中饱受摧残。但是没有一人表示后悔。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他们与祖国站在一起。

 

卢部之八闽子弟兵  参加淞沪英勇抗战

卢兴荣接任师长后,于1936年11月4日,踏着红军足迹从龙岩上杭出发,率部六个团二个直属营,千里行军,12月4日全军到达浙江龙泉县,进行整顿训练。1937年8月组织精兵4个团一个警卫营,投入上海淞沪抗日战役大战场,与日寇浴血勇战三个多月共伤亡4700多人,其中307团卢子安团长组织工兵团专破电网,采取夜袭战术,消灭日军3000多人,自己脚部负伤和其他400人伤员转移到后方医院疗伤。同年11月311团抗日英雄杨作源团长率部600多名官兵冲过苏洲河,在苏洲河畔光荣牺牲。卢部王氏步兵营(王家军)300多人之众,在淞沪战役中,多人光荣牺牲。八闽中有65个县抗战子弟兵共牺牲5914人,(第一期牺牲161人,第二期牺牲5738人,第三期15人)见福建省各县各期忠烈战士人数一览表。

 

厦门陈嘉庚  爱国又爱乡

陈嘉庚,出生于贫民之家,17岁跟人到南洋打工,发迹后不忘祖地,从思想上实际行动上表现爱祖国爱家乡,在家乡创办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培养历代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几万人,为祖国强昌盛拓展宏图奠定基础。常言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在南洋,心怀祖国,1939年招募机工(驾驶员、汽车修理工)3000多人,分九批进入滇缅公路保护援华运输武器弹药军民物资安全,当时一支步枪价100块大洋,轻机枪一挺500块大银,一台火炮就是几千大银,加上3000多人机工6年的伙食费,无法计量花费银元的数字,功德无量。

附:《福建省各县各期忠烈将士人数一览表》一张

 

尤溪卢佳谋 编写

2018年6月24日

附:       福建省各县各期忠烈将士人数一览表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14 + 12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日本侵华深仇难忘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