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卢生、卢敖的身份以及与卢绾的关系
谈谈卢生、卢敖的身份以及与卢绾的关系

——来源:福建卢氏网

谈谈卢生、卢敖的身份以及与卢绾的关系

河南沈丘   卢彪

 

很多《卢氏家谱》的开篇,在叙述到秦汉时代的卢氏远祖时,通常都会提到卢敖、卢生、卢绾这几个人,并且还把他们定为父子祖孙关系。但对于卢生、卢敖的身份介绍则非常的有限,甚至还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错误。征之于《史记》,却也只是提到卢生作为方术之士为秦始皇东去求芝奇药仙而没有卢敖之名。而卢绾则因为与刘邦同乡且跟随刘邦转战天下,在汉初被封为燕王,《史记》、《汉书》中对他都有专门的列传记载。既有传记可依靠,所以卢绾的介绍相对的稍微详细点。

今姑且以史书、子书中的一些点滴记载,对卢敖、卢生二人之关系做一简单说明(今但论二人之关系,不以其事迹为主。若欲求其事迹者,可直接就所引之子书中查看。)

卢生,本秦朝之方士,其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前后一共出现了五次:一,“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二,“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长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真人至。”四,“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于是乃亡去。”五,“(始皇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史记》除此数段内容涉及到卢生以外,其他篇章未再出现卢生之名。直到西汉末叶的刘向写《说苑》时,在其中的《反质篇》中才再次提到卢生的名字,然而与《史记》所记载的已经出现了些微的变化:把《史记》中的“燕人卢生”改为了“齐客卢生”。至于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黄晖《论衡校释·道虚篇》中解释为“盖燕齐二国皆好神仙之事,卢生燕人,曾为齐客,谈者各就所闻称之。”

卢敖之名,在《史记》中未曾出现过,但成书于汉代的几部子书中有一些简短的记载最早记载卢敖之名的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成书于汉武帝元朔以前,其著成之时上距卢生“乃亡去”,中间间隔不到九十年。)其次是成书于西汉末刘向的《说苑》、东汉王充的《论衡》。《淮南子·道应训》、《论衡·道虚篇》都有“卢敖游乎北海”(按照近现代一些学者的考证,诸书所记载的内容应发生于卢生“乃亡去”以后。)的一段记载(内容基本一样),《淮南子》高诱于此数字后注解曰:“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反。”《论衡·道虚篇》亦有“卢敖游乎北海”的记载,黄晖《论衡校释》解此段文字亦依高诱之注而又略有发挥,曰:“此即《史记·始皇本纪》之燕人卢生。”东晋葛洪《神仙传》卷一若士中也提到卢敖:“燕人卢敖,秦时游于北海。”今人胡守为《神仙传校释》于此注曰:“《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之卢生既卢敖。”马非百《秦集史》、李零《中国方术续考》等诸书亦皆以卢敖、卢生为一人也。由此来看,古往今来的大多数考证派学者考证的结果都以卢敖、卢生为一人而非二人。至于说卢生最终隐居在何处,而今能查到的古代典籍中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五诸城县东南四十五里有卢山,亦有卢生故居,谓既秦博士卢敖隐居之所(此与前“卢敖为齐客”之说相应,未知确否);二,清光绪《卢氏县志》记载卢敖隐居于卢氏县伏虎山的一个山洞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秦有博士敖,其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未言及卢敖亡去后的归宿。)由于时隔两千余年,文献缺乏,其具体隐居于何地今已难以确定,姑两存之。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老家谱上对于卢敖、卢生二人身份的记载普遍还存在一个对基础名词的概念考证不明、理解不清的情况:“卢敖为秦代的五经博士、卢生为天文博士。”事实上,在秦代并没有所谓的什么五经博士、天文博士,当时的博士也只是掌管国家的图书典籍以及在皇帝身边备皇帝咨询古今之事而已(《汉书·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直到汉武帝建元五年春才开始有五经博士这一官职(见《汉书·百官表》)。“侯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韩兆琦注“侯星气”曰:“观察天文、气象以占断人世吉凶。”从此几句中可知当时并无天文博士,当时的天文学者有自己的专用名字“侯星气”者。可见“卢生为天文博士”这一说法之不当。“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韩兆琦《史记笺整》于此注曰:“每人只允许专攻一种方伎,指方士及医、巫、百工而言。”根据这段话,再结合上文,卢生本是方伎神仙家(《汉书·艺文志》列方技三十六家,神仙不过是三十六家之一,而天文亦为三十六家之一,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既然秦律“不得兼方,则卢生必非天文学者,而只是一位方士或者博士而已。

按照部分老家谱所载的远祖世系:以春秋初年的高傒为卢氏第一世祖,卢敖为第十四世祖,卢生为第十五世祖,卢绾是十八世祖。则卢绾为卢生之曾孙。

《史记》、《淮南子》等书虽皆无卢生(既卢敖)之生卒年之记载,然而以常规情况而言,秦始皇三十二年时卢生的年龄或许在八十岁以内,甚至有可能在七十岁以内。今假设秦始皇三十二年时卢生年龄八十岁,则其生年在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

《史记·卢绾列传》中亦无卢绾生于何年的记载,但却有一个侧面的介绍:“卢绾,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牛酒贺两家。”从此文中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卢绾及其父皆为“沛郡丰邑中阳里人”(见《汉书·高帝纪》),而卢生则为燕人,从地域来看,二人至少相隔千余里,未必有所往来;二,《史记·高祖本纪》“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史记集解》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结合前面的“高祖、卢绾同日生”,则汉高祖与卢绾皆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是卢绾出生时,卢生的最大年龄为三十八岁(也有可能在三十岁以内)。当卢生“乃亡去”之年(其年龄不会超过八十三岁),卢绾已经四十四五岁,卢绾又怎么可能会是卢生之曾孙?

其实家谱中有很多类似于此的浅显的疑点存在,为何很少有人提及、乃至起而正之?

清代著名的校刊学家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卷四中有一篇名为“三峰卢氏家志序”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说到:“余尝慨夫氏族之学之多舛也。其在单门寒族,素无达人,不能究其源流之所自,固无足怪者。若夫历官而至宰相,位不为不崇,族不为不大矣。乃观《唐宋·宰相世系表》所载,往往皆凿空傅会。两姓也,而合为一姓;一人也,而分为两人。父子颠错,燕粤混同,盖不可胜诘也。彼高门右族,岂无一二学人曾读《左氏》、《世本》、《三史》者,顾忽略不以为意,一任其误而莫之改革。以此而为谱,其愈于无谱几何也‥‥‥吾余姚之为谱,自明初以来,始可征信。若唐以前,其年代里居,考之正史多不合‥‥‥”三复其文,感慨良多。清代乾嘉学派以考证的方法治经学,研究出来很多丰硕的成果;后来部分经学家以及部分史学家又引用乾嘉学派的方法来研究史学,同样取得了光辉的业绩。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也借乾嘉学派的方法来研究、整理我们的家谱?

 

 

 


佳加发表于:2021-4-2 12:34:58
很好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20 + 22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谈谈卢生、卢敖的身份以及与卢绾的关系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