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卢氏天潢公后裔 漳州龙海市海澄镇三社卢族谱的佐证意义 2018年12月3日,微信收到龙海市海澄镇三社卢宗亲卢加福发的一份电子版族谱。该套族谱是台湾省在1984年做族谱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存世页数96面。电子版第一页详细记载了调查内容:(如下图)
拿到这套族谱后,我将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墨溪《范阳卢氏宗谱》沧里卢焕章版(迁居祖天爵公第十子复崖公),道光十三年(1833年)南靖卢位俊(迁居祖永定通保公)手抄本《南靖卢氏族谱》及龙海市海澄镇三社卢14世孙(墨溪十九世笃云公直系直接迁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迁居台湾带去手抄本《墨溪龙门坑和平社卢家族谱》做了详细比对,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线索。现整理如下: 
 序文篇:通保公版族谱序有康熙二十年(1682年)云孙胤昌序文,卢位俊道光十三年(1833年)序文,吴山房序文,南宋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金华开国伯李大同序文及家谱序一篇,龙海版序文有南宋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金华开国伯李大同序文及家谱序。沧里版本成书最晚,保存于墨溪、沧里及南靖考亭卢氏族人手中。沧里文革中销毁,墨溪及考亭尚存,因保存不善,有残缺。墨溪藏本于1987年漳州地方志委员会所发掘,复印并留下地方志委员会一篇序文。因此机缘墨溪版现存有地方志委员会序文,家谱序前三分之二内容相同,后面加上卢焕章有加部分形成的序文,无李大同序文。序文部分龙海谱与通保公谱版本更接近。  2.家规篇:通保公版及龙海版皆有南宋治平丙午年(1066)冬季月吉日荣畏公留下族规一篇,所有内容一模一样。(该篇家规已发布在福建卢氏网)荣畏公为惠政公长子,宋刺史。沧里版无此家规。 

3.一世祖子阳公龙海版只有官名,出生年考,无状元及第记载及卒年考。沧里版加了卒年考及状元字样
4.沧里版加了各地卢氏行实纪,其余两部皆无

5.除了以上部分差别以外,世系图前的其余部分包含体例,文字内容一字不差三个版本几乎全部一样 6.世系图方面:所有版记载了从一世祖子阳公(河北范阳)到九世如金公世系,而后如金公作为开漳一世祖开始,沧里版详细记载了其所知道的全部漳州卢氏各房传代,最晚记录到墨溪部分31世,对于龙海方面的信息只记录到12世真豪公。龙海版详细记载了从如金公到迁居龙海20世直系世系图,其详细程度超过沧里版,两个版本人名字号的记录完全一样。通保公版记载部分与沧里版相近,但是内容比沧里版更详细 

综合以上发现,可以明确几点: 1.所谓的并谱之说纯属牵强附会,子虚乌有的事 2.通保公版及龙海版内容更接近宋元时版本。这两个版本对于漳州卢氏在宋朝违国法,40余人解京这个家族大事都有做反省与警戒的言论留世 3.龙海版是墨溪直接迁居带去族谱,沧里版跟通保公版都是天爵公及县尹公子孙传下,天爵公及通保公是永定最早外迁的永定卢氏,其内容最靠近元朝分族谱的那时版本。龙海版破除了原来有人提出的南靖谱是南靖永定系卢氏将自身族谱并入漳州谱的攻击,因为龙海版分迁时间与永定天爵公时代接近,一个往海边走,一个往深山走,都是在躲避蒙古大军的政治迫害,随着这次的分道扬镳,兄弟宗亲再无联系,但是他们同时带着宗族留下的族谱,因此三个版本可以做到几乎完全一致,这事值得引起研究者重视 4.目前卢氏家谱中对于从南北朝到元朝甚至到清朝有如此一致且详细记录的存世不多。这是我们卢氏的骄傲,理当珍惜 当前有一种论调,觉得自己一修谱是多么早,其他都是清朝或者比我晚的版本,不足为据。这个说法忽略了家谱作为家族发展的记载文书所具有的传承性与连续记载性的特点,一套家谱的可信度及史料价值在于其连续不断的无断代的连续记载,而这样的连续记载必然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的有新近的版本出现,重要的是每一代的累积是否原封不动的传承下来。因此对于这样刻舟求剑似的论调必须给予果断纠正。 最后对于如金公的家世在此再做一下梳理: 开漳一世祖卢如金,名铁。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东隅坊卢桂街。祖妣唐万户侯祝正阳长女,名亿娘。总章元年以府兵校尉,司仓司户之职随军入闽。陈元光战死后,领漳州刺史职。唐賜丹書鐵券:咨爾有位,體予至懷,載錫其光,佑我皇圖於鞏固,益篤其慶,保爾血食於無疆。南宋绍兴二十年進封竭忠辅国大将军,崇祀漳州北门威惠庙 作者:卢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