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文明网 首届“拗九论坛”在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举行 拗九节的来历是什么,与孝道文化有何关系,当代社会应怎样行孝?这些问题成为福州首届“拗九论坛”的热点话题。3月3日,“拗九论坛”在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举行。论坛由市委文明办主办,三坊七巷社区学习促进会、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承办,围绕“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主题,来自福州文化民俗界的专家学者、社会热心人士、社区居民、三坊七巷名人后代等100余人进行了交流。
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九,是福州特有的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在市委文明办的推动下,全市已连续15年开展拗九节活动。在此过程中,我市深入挖掘拗九节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和道德魅力,将拗九节活动从送粥向学雷锋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拓展,融入时代精神。 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从“目连救母”的故事说起,介绍了与拗九节和忠孝文化相关的历史典故。“‘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可见孝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孝,才能使家族团结、社会和谐。”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福建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说。他认为,“孝”要做到“知行合一”,对于家风家训的践行就是对孝道的传承与发扬。文史爱好者刘立身深入解读忠孝:“忠字是中国在上,自心在下,为国尽忠;孝字是老人在上,孩子在下,长幼有序。”
志愿者还为与会人员端上了暖暖的拗九粥,会场其乐融融。这些拗九粥来自瑞来春堂,总经理林善元介绍,瑞来春堂已经连续8年在拗九节期间赠粥。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孝道文化对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论坛发起人、福州三坊七巷社区学习促进会会长、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馆长闻进说。他认为,拗九节不仅表现为一碗粥,更体现出孝道文化和家国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践行孝道永不过时。
据悉,“拗九论坛”将每年举办,助力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