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卢氏诗人激昂的抗战诗篇
——来源:闽东日报

倾听卢氏诗人激昂的抗战诗篇

斜滩古镇

斜滩古道

斜滩古渡

卢少洲书法

卢红伽《书愤》《从军》诗书稿

卢少洲诗稿

卢少洲 

卢少洲写的《传世锦囊》

卢红伽《墨战生诗刊》

  □ 卢彩娱                    

  最能打动我们灵魂的永远是乡情乡愁,最能激昂斗志的是深藏在我们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斜滩是闽东的历史文化古镇,这里人才辈出,诗文、书法等文化艺术成就异彩纷呈。在她悠久丰厚的历史里,我们看到了流淌在这块土地上深沉的文化蕴底。今天,沿着乡愁的方向,循着血脉的经纬,诵读抗日战争时期卢氏诗人们留下的抗战诗篇,我看见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闪耀着万丈辉光。

  此时,我的面前放着厚厚的一沓诗稿,一沓卢氏文人卢少洲和他儿子卢红伽、女儿卢双修留下的四五百首、10多万字的诗稿。在这些诗词里,那些关于抗战的诗显得尤为光彩夺目。抗战时期,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进行对敌斗争,支援抗日运动。斜滩的卢何周郭等族的仁人志士,共同创办了《战生诗刊》,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卢少洲、卢红伽、卢双修父子在杂志上发表激发斗志的诗篇,传诵一时。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斜滩诗人们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将《战生诗刊》转运出去,扩大了影响,呼吁全民奋起抵御外侮、不当亡国奴的凌云壮志传遍闽东大地,留下了一段斜滩人保家卫国的佳话。

  卢少洲出生书香门第,曾祖父卢金錡、祖父卢赞虞、父亲卢鸿均为知县,祖孙一门三知县在当时实属难得,所以卢氏的大厅都贴有这样一副对联:“一经旧业承科第,两世家风宦晋阳。”卢少洲自幼聪慧敏学。1915年在福建省经界局招考获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后,先后任交通部主事、福建省洲田委员、三沙海关关长等职。1916年,卢少洲到福州市爱尔登酒楼饮酒,趁酒兴题下“衫履飘萧近野僧,三层阁子九华灯,当炉应解临邛意,爱尔才登爱尔登”七绝一首,被广为传颂,名噪一时。“爱尔登”一诗见报之后,不但酒家生意大好,外地以至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菜馆旅社,亦以此三字为名,以吸引顾客、新加坡的《星州日报》还以“爱尔登”三字为副刊之名。

  1937年,卢少洲受邀赴新加坡任致用学校校长,侨居南洋达27年。历任新加坡、诗巫、沙罗越、垦洲、实兆远等10所中学教师、校长及大学的讲师、教授等职务。办学成绩卓著,屡受表彰。期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组织诗文社,为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许许多多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一样,卢少洲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外敌入侵、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发表《九一八》《国难》等诗愤怒声讨日本的侵略行径。

  九一八

  醉斜蝴蝶舞秋香,倭寇于今入沈阳。

  黑水东飞声激烈,白山北望色苍凉。

  安边充国空酬策,割地无方竟弃防。

  平远台前余涕泪,鼓鼙何处偕南塘。

  诗歌对日寇犯我中华的罪行进行揭露,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遭受侵略悲痛的心情。

  1939年,远在新加坡的卢少洲写下《闻祖国战讯》:

  大陆将沉岂有家,汹汹豺虎正磨牙;

  剑头含蜜心何险,釜底抽薪计未差。

  自闪孤光穷海月,半凝碧血战场花;

  叠山壮句吾能诵,也铸昆吾待斩邪。

  字里行间,再次表达了祖国危难之际,诗人悲痛的心情。在南洋期间,他积极联络爱国华侨,作《筹赈宣言》,赠福宁同乡会,激发侨胞的抗敌精神,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他还与福建名流萨镇冰、郁达夫、谢侠逊和诗唱酬,共抒爱国抗日之情。

  在抗战胜利前一年的端午节,斜滩的卢少洲家门口贴出了由卢少洲父子撰写的抗战联句,联曰“战胜可期,此节合浮大白;功成得告,明年痛饮雄黄。”“浴兰汤洗国耻;饮蒲酒助军威。”脍炙人口,激动人心。

  卢红伽是卢少洲的儿子,自小便是才华横溢。陈仕玲先生在《民国时期的闽东四才子》中称卢红伽“闽东四才子”,给予很高的评价。卢红伽十八岁那年就以优异成绩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学校,他学业优异,诗文更是出类拔萃,其老师评价他:“君年最少,文战辄冠其曹。”校长唐文治拔其文第一,并做评语:“一纵一横,再接再厉,髫龄得此,未易才也。勉之勿懈。”抗战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抗战诗篇,他在自己的《抗战诗拾零》小引中写道 :“余于芦沟衅后,愤日寇之侵凌,悼河山之破碎,成抗战诗一卷,以激发民气,同赴国难,曾于福安义卖。”

  看到中华大地遭蹂躏,他悲泣泪下:“蒿目神州地,蜩螗不忍言。奇愁山比重,残梦水无痕。骨肉兵间散,河山眼底昏。谁人当此际,能不涕潜吞。”

  看到家国沦陷之时,还有人歌舞升平,他写《题歌舞图》:

  纸醉金迷地,纤歌曼舞时。

  谁将亡国恨,告与美人知。

  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底,日本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诗人发出了《倭祸亟》的呼声:

  破浪乘风泛巨舟,中华儿女气凌霄。

  有生誓扫扶桑丑,一战行伸槜李仇。

  越货杀人真太惨,鲸吞蚕食总无休。

  军兴屈指逾三载,遍野哀鸣暗泪流。

  听到上海沦陷,他悲痛难表,写下《望江南》:

  芳草走钿车,轻寒消艳曲。

  不敢望江南,昨夜春风绿。

  是啊,家园满目疮痍,怎忍视之?诗人的心在煎熬着。

  面对中国当时的局面,他在《时局》中,写道:

  一从倭祸祸华疆,棘蔓纵横满虎狼。

  但愿天心能悔祸,不知人世是何乡。

  人皆曰杀黄秋岳,死有余辜郑海藏。

  暴行千万尢发指,几时雪耻庆重光。

  ( 注:黄俊、郑孝胥皆大汉奸)

  这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也是对汉奸的有力鞭鞑。

  他号召有志青年“此身要向沙场死,不死沙场负此身。”“万里平沙鼓角哀,男儿行矣莫徘徊。临歧一语分明记,不灭东师誓不回。”

  在《过被炸难区》诗中,他高呼:

  百年家国恨何穷,纸上斑斑血泪红。

  铁板铜琵歌激越,一时齐唱大江东。

  破碎山河七尺身,聊将孤愤笔头伸。

  遥知秦越幽并地,不少含啼待援人。

  当年宣室苦边烽,一约丹书代折冲。

  退尽匈奴兵百万,笔锋原不让刀锋。

  一首《抒怀》:“蒿目神州地,蜩螗不忍言。奇愁山比重,残梦水无痕。骨肉兵间散,河山眼底昏。谁人当此际,能不涕潜吞。”汹涌着仇恨的怒火,杀向惨无人道的侵略者。

  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诗人闻此,欣喜若狂,写下:

  八千子弟气吞胡,大捷雄关拍手呼。

  晋北交通仍畅达,宁看尽复旧舆图。

  1938年7月,太湖阻击战,中国军队重创侵华日军第六师团,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时刻关注中国抗战形势的卢红伽写下了《吊太湖阵亡战士》,沉痛悼念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烈士。

  当日狼氛袭海疆,横戈曾此卫池隍。

  头颅已向军前掷,姓字长教死后香。

  湖水经年凝碧血,碑铭千古立斜阳。

  北门锁钥今谁寄,忍泪吾来吊国殇。

  诗人在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最黑暗的时候,依然对中国的抗战充满信心,他在《雪里梅》中写道:

  天风隐隐送胡茄,晨起推窗一望賖。

  却喜江山犹壮丽,冰壶澄沏貯梅花。

  拍拍涛声眼底喧,纷纷胡骑剑头耷。

  经过雪炼霜砻后,始信梅花是国魂。

  他相信风雨过后见彩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贼颅高挂赫连刀,一笑临风解战袍。亿万倭夷齐丧胆,也愁牧马向临洮。”自信、乐观、豪迈的抗战精神跃然纸上。

  他虽一介文弱书生,但却有着誓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豪情壮志:

  灯焰青将坠,魂销颇与同。

  一蛩吟永夜,万籁咽秋风。

  邱壑名心老,关河战血红。

  床头三尺剑,长啸欲横空。

  自1939年至1945年间,斜滩诗人创办的《战生诗刊》断断续续出版了22期。卢红伽在《题战生诗刊》中明确指出创办诗刊的目的是为“战”,是为“自由”。

  战生二字义分明,不战如何可行生。

  如似壮夫逢猛虎,无须作一乞哀声。

  神州劫后泣虫沙,风雨二陵夕照斜。

  解唱从军歌一阕,笔头花是自由花。

  战才能生,战才有自由,这是对投降派、亲日派的有力抨击。

  卢双修是卢少洲的爱女,她自幼娴静、聪慧,“生而颖异”,有闽东才女之誉,诗文十分出彩。周子善先生在1983年曾发文称,卢双修的诗读来:“情景交融,珠玑络绎,为之拍案叫绝。”虽为女子,却深明大义。看到倭寇入侵,对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亲赴时艰而深感遗憾。她在《秋寒念战士》中写道:“万方交白刃,何处寄寒衣。愿早平胡虏,高歌返斾旂。”祈愿抗战将士早日胜利归来。

  诗人是敏感、最先觉醒的,在《时事有感》中,卢双修敏锐的视角令人敬佩。

  抗战长期事,中兴应在兹。

  万途趋改革,合力赴艰危。

  岁歉民忘耻,风颓吏徇私。

  何时返淳朴,内外尽平治。

  万骨搏新土,谁支大厦倾。

  庙堂持定策,壁垒出奇兵。

  楼海楼船壮,连云鼓角鸣。

  竚看歌凯乐,一睹旧升平。

  豁尔重阴闢,昆仑一振衣。

  天声扬远服,国际伏危机。

  任重须能忍,图强莫自肥。

  只怀浦柳质,荏苒壮心违。

  这些诗句是对时事理性的评说和敏锐思考。

  毋忘国耻,铭记历史。诗人们的诗是武器,是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感的代言。几十年之后,当我们重读这些诗,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永恒和激昂,这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血脉和魂魄。这些抗战诗歌,在人们心中亮起了一盏盏明灯,熊熊燃烧永不熄灭。它们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的精彩篇章,提醒着后人铭记那场残酷的战争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这些诗篇,散发着诗人们的傲骨和风范,它们盛开在每一个黎明,辉映着所有为民族复兴前行的脚步。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20 + 16 = 避免恶意信息
 
当前页:倾听卢氏诗人激昂的抗战诗篇

版权所有: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  
单位地址:中国.福建.福州 福建卢氏网信息中心 QQ群:102054015
联系电话:0591-87528923 福建卢氏网 卢氏宗亲网 传真:卢氏宗亲交流群109226462  版权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mail:fujianlushi@163.com
浏览次数
备案号:闽ICP备2024039413号-1